母乳喂养如何延续
很多妈妈把“母乳喂养到两岁以上”奉为母乳喂养的终极目标,一旦发现自己达不到,就会十分自责。事实上,WHO建议,纯母乳喂养到6个月,然后母乳搭配固体食物喂养到至少1岁。如果条件允许,宝宝也愿意,继续哺乳到2岁或更久。也就是说,断奶是妈妈和宝宝的“私事儿”,比如,妈妈计划回去工作,觉得是时候该给宝宝断奶了,或者宝宝差不多1岁多时,自己不想喝母乳了,因为此时的宝宝长牙了,对吸吮母乳的依赖大大降低,开始学会啃咬、磨牙,当宝宝有这些表现时,妈妈就可以考虑断奶了。断奶≠断妈,“玩失踪”对宝宝太残忍了,而且,这可能给妈妈带来一些健康问题,在全母乳喂养的情况下突然停下来不喂奶,乳房也受不了。所以,一旦你开始断奶,要注意把握进度,循序渐进,避免戛然而止。比如,逐渐减少喂奶的频率,慢慢拉长喂奶的间隔,提前让宝宝适应奶瓶(或吸管杯、杯子),如果出现乳房肿胀,可以适当挤出一些奶,注意不要排空乳房,因为这会增加产奶量,也可以冷敷帮助消除肿胀和不适。
很多纯母乳喂养的妈妈回到职场后,需要挤奶带回家给宝宝喝,白天可能也会因为奶量不足而添加配方奶,这时就很容易遇到宝宝拒绝奶瓶的问题。这是因为宝宝已经习惯了妈妈的乳头,突然换成了奶嘴,就变得抗拒了。事实上,从亲喂到瓶喂也需要一个过程。建议上班前一个月开始,有意识地给宝宝引入奶瓶,比如,每次喂奶快结束的时候,用奶瓶装母乳喂给宝宝,每次一口的量就足够了,让宝宝同时接受两种喂养方式;选奶嘴时,尽量选柔软的,触感更接近乳头的的款式。另外,奶嘴空太大,流速太快,宝宝就容易呛奶,从而抵触奶嘴,所以,刚开始时尽量选开口较小的奶嘴,通过“S”型圆孔比较适合;如果宝宝就是不肯接受奶瓶,也可以用鸭嘴杯、小勺子等其他工具。宝宝对新事物的适应是需要一个过程的,一开始不接受奶瓶也是情理之中的,建议家长不要着急,多试几次宝宝会慢慢适应的。
产假结束,妈妈不得不回到职场。说到“背奶”,相信很多妈妈都深有感触。可是,宝宝还是需要母乳,于是,很多职场妈妈加入了背奶一族。要想轻松做一个背奶妈妈,一定要有一套适合自己的背奶工具,于是,吸奶器、储奶袋和蓝冰,就成为了背奶妈妈背包里的三大件。
挤奶的方式主要有三种:用手挤,用手动吸奶器,用电动吸奶器。妈妈选择哪种方式可能需要考虑她挤奶的原因,挤奶喂养会持续多久,以及她个人的喜好。①用手挤:徒手党的妈妈啥也不用,就靠手挤。它的好处在于经济实惠,不用电源随处能用,皮肤接触会刺激产奶等。用手挤奶的步骤:用温热的肥皂水把手洗干净并晾干;轻柔乳房,这样可以刺激乳汁分泌;放一个干净的杯子在乳房下方接住乳汁;让拇指和食指(或加上其他手指)对捏乳晕;重复以上步骤,对捏另一侧的乳房。②用手动吸奶器:它的好处是很便携,价格相对便宜,而且妈妈可以根据个人自己的需要调节速度。用手动吸奶器的步骤:用温热的肥皂水把手洗干净,并对吸奶器做杀菌处理;轻柔乳房,这样可以刺激乳汁分泌;将吸奶器的圆形罩杯放在胸前,把乳头置于中间;拉动手把再松开,当松开吸力时,乳晕和乳头就会保持血液循环;持续吸奶直到乳房变软,达到大约一半的需要的奶量;换另一侧乳房,重复刚才的步骤。③用电动吸奶器:电动吸奶器分两种,一种是单侧的,一种是双侧的,双侧的价格稍贵一些。如果想要省时省力,电动吸奶器对于工作比较忙的妈妈来说还是很方便的。用电动吸奶器的步骤:用温热的肥皂水把手洗干净,并对吸奶器做杀菌处理;轻柔乳房,这样可以刺激乳汁分泌;将吸奶器的圆形罩杯放在胸前,把乳头置于中间;将吸奶器调到低吸力的档位,打开开关;你可以逐渐增加吸力,只要你不觉得不舒服即可;持续吸奶直到乳房变软,达到大约一半的需要的奶量;换另一侧乳房,重复刚才的步骤。
吸出的奶要存放在专门的密封的储奶容器里,比较常见的是储奶袋和储奶瓶。①储奶袋:储奶袋大多数是一次性的,体积小,携带起来轻便,可以冷藏也可以冷冻。妈妈在使用储奶袋时,记得在储奶容器上标注挤奶日期和时间。各个批次挤出的奶不建议混合存放,特别是刚挤出的温热的母乳千万不要和已经冷藏的母乳混合。②储奶瓶:它和奶瓶的样子非常相似,最大的优点就是可以反复使用,成本相对比较低。而且有的储奶瓶会有配套的奶嘴,装上就可以直接给宝宝喝,这样就省得再倒出母乳,减少了被污染的可能。如果妈妈在白天挤出的奶量宝宝次日白天就可以喝完,那储奶瓶就可以直接利用起来,非常方便。
一个背奶包,考验的是妈妈的臂力,不仅要放吸出的奶,还要加入蓝冰,这是保证母乳能顺利到家的必备工具。蓝冰在使用过程中不产生多余的水或其他物质,没有化学作用,并且可以无限制使用,而且保鲜时间相对冰袋要长一些,一块蓝冰相当于两个冰袋的保鲜时间。天气炎热或者办公室暖气较足时,建议多带一些蓝冰。
一般来说,妈妈在公司的挤奶时间和原来在家时亲喂的时间基本是一致的,保证每34小时吸一次,每一侧吸乳约1520分钟。举个例子,妈妈是9:00上班,可以在离家前8:00结束亲喂,在公司11:00挤奶一次,15:00挤奶一次,19:00左右到家亲喂。间隔太短,浪费挤奶时间,出奶量少也容易焦虑;间隔太长,乳房涨硬了也不舒服。所以,妈妈可以设定闹钟提醒,而且,要和老板同事提前沟通,做好工作与挤奶的时间安排。
挤奶量要根据妈妈和孩子的实际情况而定,一次挤奶50ml或400ml都不足为奇。奶量多的妈妈可以继续全母乳,奶量少的就可以混合喂养。如果奶量减少,就逐渐拉开喂奶时间间隔,变到一天挤奶一次,最后到一天也不用挤,回家亲喂。坚持上班时间多喝水,午饭带汤或点汤(如果喝汤对你有效),喝牛奶/果汁补钙和维生素。我们营养好奶就质量高。
母乳可以常温保存,也可以放到冰箱里,但不同温度下的最长保存时间是不一样的,妈妈要特别留意,具体存放时间可以参照下表:
表格整理自《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和《母乳喂养促进策略指南(2018)》
一般情况下,如果母乳在室温20~30℃下,可以保存3~4个小时;如果用冰箱的冷藏室保存,控制温度在0~4℃的范围内,可以保存72个小时;但是如果需要超过3天的长期保存,建议使用冰箱的冷冻室,保持温度在-5~-15℃,最长保存时间不超过6个月。不建议母乳存放时间超过6个月,因为其安全性就不能保证了。
如果要冷冻保存,要注意以下几点:①不要用太大的容器来冷冻,这样每次只要取出适当的量来解冻就好了;②每次在容器上标记出储奶日期和时间,使用的时候优先拿出来最早储存的;③不要将温热的母乳直接扔到冷冻室里,而是先将它冷却下来(比如放在冷藏室)之后再冷冻。将一袋温度较高的母乳放到之前已经冷冻的母乳中,会升高后者的温度,从而减少保存期,增加变质的可能;④在冰箱保存时尽量贴近冰箱后侧,那里的温度较低且更稳定。
有些妈妈会在微波炉里“叮”一下,但很有可能“叮”过了:容易加热不均烫伤宝宝。解冻母乳,重要的是“慢工出细活”,妈妈可以根据喂奶时间,选择不同的解冻方式:①解冻母乳最安全的方式是,提前一晚将母乳从冷冻室放进冷藏室解冻,从冷藏室取出后,将容器放在温水(37℃)里浸泡,等母乳慢慢回温;②如果急用,可以先用流动自来水冲,再将容器放在温水或温奶器中;③解冻时不要用微波炉加热或煮沸,加热过度的话会破坏母乳中的营养成分;④解冻后的母乳不宜再次冷冻,可以在冰箱冷藏室中存放24小时,如果没有放入冰箱,需4小时内尽快喝掉;⑤不管用以上何种方式解冻、回温母乳,喂给宝宝前一定要试一下温度:滴一两滴奶在自己手腕的内侧,如果觉得不烫,才能给宝宝喝。
母乳作为宝宝的食品,最佳使用时间当然是越早越好。但即使是这样,营养成分也比配方奶更具有优势,所以,妈妈切忌因为觉得冷藏后的乳汁“营养不够多”,就盲目地给宝宝添加奶粉。很多妈妈还发现,母乳解冻后会出现分层的情况,并怀疑是变质了。其实,冷冻母乳分层很正常,并不会影响质量,使用前可以轻轻摇晃储存容器,直至摇匀。
职场中的妈妈如何保持奶水量?在饮食上,要保证每天蛋白质的摄入量,适量增加水或汤的摄入,均衡的营养对乳汁的分泌是很有帮助的。正确的按摩乳房,有利于乳汁的排出,但一定要咨询专业医生,而不是胡乱的按摩。最后,妈妈们在工作后还是要注意不要太劳累,调整工作时间和强度,每天保证充足的睡眠,让激素的分泌不要出现紊乱,因为熬夜和情绪不佳会影响乳汁分泌。
医生投稿:文章来源于医生投稿,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