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职业暴露的随访时间到底是多少?为什么?

健客医生官方号
阅读量:1061
点赞量:3
关注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一种全身慢性传染病,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感染者的皮损分泌物、血液中也含有大量病原体。是目前医疗机构监测血源性疾病职业暴露病原菌之一。

但是与梅毒感染相关的规范相对较少,比如随访时间的确定,目前就有很多个版本,让人无所适从,今天,小编我就将找到的规范和大家一起分享:

一、随访时间是多少?

其实,在《中国医院感染规范化管理-SIFIC常见问题释疑》(胡必杰、郭燕红、刘荣辉主编)这本书中提到:“虽然医学文献中证实梅毒可经皮肤刺伤传播,但对被梅毒患者用过的针头刺伤后是否需要使用青霉素等预防性药物,存在一定的争论。中国台湾医疗人员安全卫生中心仍然推荐对发生梅毒职业暴露后的医务人员预防性注射青霉素,并在暴露后3个月回访,追踪检查梅毒抗体。

而在2014年出版的《性传播疾病临床诊疗与防治指南》(王千秋等主编)中对梅毒患者的性伴侣有随访的建议:“如果性伴侣的梅毒血清学检查阳性,推荐在6周后和3个月后再次复查,如果不能保证后续的追踪,建议进行预防性抗梅毒治疗,治疗方案是苄星青霉素240万U,分为二侧臂部肌内注射,共一次。”

而对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破损皮肤黏膜的接触)后的随访时间,却无更明确的相关指南(小编才疏学浅实在未找到,如果有老师能找到更新更全的指南,可在留言区告知我们,一同分享给更多感控人)

二、为什么随访时间是0、6周、3月呢?

①排除暴露者处于梅毒感染状态

②基线调查,用于监测结束后的结果对比。

6周

可称为窗口期(当人体感染某种病原体到能检测到阳性传染性指标的这一期间),用于最早发现是否梅毒感染。

梅毒螺旋体一旦感染人体,人体迅速对被损害的宿主细胞以及梅毒螺旋体细胞表面所释放的类脂物质作出免疫应答。血清学检查是辅助诊断梅毒的重要手段,不同的方法,时间节点不同,比如:

①使用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的话,最快需要4周可监测到。

②使用非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 ,最快需要6周可监测到。

资料:

WS 273—2018 梅毒诊断

3月

梅毒的潜伏期一般为9-90天,所以医学观察期为90天。

资料: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传染病学(第八版)

同理

其他几个血源性病原体的随访时间

基本也是按照

窗口期

最长潜伏期时间

来确定的

但是随着检验技术的发展,窗口期的时间会越来越短,这对暴露者也是一件好事,因为可以第一时间知道是否发生感染,对暴露者来说,窗口期期间的心理压力也会得到一定的释放,因为无论发生感染或未发生感染,只要结果明确,我们都有相应的办法处理,“等待”才是真正难熬的,不是吗?

现在我们顺便一起

梳理一下

乙肝、丙肝、艾滋

的随访时间是多少吧

1、HIV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印发职业暴露感染艾滋病病毒处理程序规定的通知(国卫办疾控发〔2015〕38号)》规定:除基线外,在暴露后的4周、8周、12周以及6个月需检测HIV抗体。

目前最新指南:

2016年《国家免费艾滋病抗病毒药物治疗手册(第四版)》规定:暴露后基线、6周、12周、6月均进行HIV检测;假如是使用4代P24抗原和(或)抗体检测方法,暴露后基线、6周、12周、4月进行HIV检测。

在HIV早期感染阶段,感染者通常无特异性临床表现,但具有极强的传染性,HIV的窗口期通常为2-12周,但随着检测技术发展及临床需求,高灵敏度酶联免疫吸附实验第4代抗原抗体诊断试剂及化学发光免疫技术问世,HIV 的窗口期已经被缩短为2-3周。

资料来源:

HIV血清抗体免疫学检测结果分析.检验医学与临床

2、HBV

当有破损的皮肤或黏膜意外暴露HBV感染者的血液和体液后,可按照以下方法处理:

血清学检测:应立即检测HBV DNA、HBsAg、抗-HBs、HBeAg、抗-HBc和肝功能,酌情在3个月和6个月内复查。

主动和被动免疫:如已接种过乙型肝炎疫苗,且已知抗-HBs 阳性者,可不进行特殊处理。如未接种过乙型肝炎疫苗,或虽接种过乙型肝炎疫苗,但抗-HBs <10 IU/L或抗-HBs水平不详,应立即注射HBIG 200~400 IU,并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1针乙型肝炎疫苗 (20μg),于1个月和6个月后分别接种第2和第3针乙型肝炎疫苗 (各20 μg)。

资料来源:

中国慢乙肝防治指南(2015版)

3、HCV

急性HCV感染暴露2周内,可在血清中检测到HCV RNA。

另一方面,可能需要大约 8-12 周才会出现抗-HCV阳性结果。

然而,急性感染的病毒清除期,可出现HCV RNA检测不到、抗-HCV阳性结果,即导致假阳性结果;所以对急性HCV感染,HCV抗体阴性且HCVRNA为低载量者(小于10+5IU/ml),如果肝功能正常,可观察2-3个月,再检测病毒载量,如果HCV RNA仍然阳性,开展抗病毒治疗。

声明:本文旨在提供医学健康领域的一般信息,无法代替专业医疗建议、诊断或治疗。文章内容基于当前的医学知识和研究,但医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领域,信息可能随时更新,因此建议读者获取最新的医学指导。如果您是患者,请在做出任何健康决策前咨询合格的医疗专业人员。本文中的信息不应作为自我诊断或治疗的依据,紧急医疗情况应立即寻求专业医疗服务;如果您是医务人员,本文内容旨在作为教育和信息更新的资源。在临床实践中应用本文信息时,应结合您的专业判断和患者的具体情况。
查看全部

原创文章:方舟健客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举报
点赞

意见反馈

下载AP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