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吃降压药,身体若出现4个症状,可能提示你该换药了
高血压,这一常见的慢性疾病,在我国有着庞大的患者群体。据统计,我国成人高血压的患病率高达25%,这意味着每四个人中就有一个高血压患者。
原发性高血压目前尚无根治办法,对于大多数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来说,他们需要终生服用降压药来达到控制血压的目的。因此,了解各类降压药可能出现的副作用至关重要。
1、干咳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类降压药物。其代表药物如卡托普利、贝那普利等,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咽部发痒和刺激性干咳。
如果患者在服用这类药物后出现明显的干咳症状,且不能耐受,那么可能需要考虑停药,并换用其他类型的降压药物,如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ARB)。
ARB类药物如缬沙坦、氯沙坦等,其不良反应相对较少,但也可能引起高血钾等问题。对于这类问题,医生通常会建议患者与排钾利尿剂合用,以协同降压并避免低血钾的发生。
2、脸红心悸
钙离子拮抗剂(CCB)是另一类常用的降压药物。它的代表药物如硝苯地平、非洛地平等,可能会引起头部胀痛、颜面潮红、心悸等不良反应。
如果出现这些症状,患者和医生沟通后,可在医生指导下尝试减少药量或换用其他类型的降压药物。此外,长期服用CCB还可能导致牙龈增生,如果出现这一症状,必须停药,通常在停药1~2个月后,症状会自行消退。
3、心脏不适
β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美托洛尔等,可能会抑制交感神经兴奋,导致心动过缓,掩盖低血糖症状。对于这类药物,有严重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急性左心衰以及无症状低血糖的患者应禁用。
4、体位性低血压
α受体阻滞剂如哌唑嗪、特拉唑嗪等,可能会引起“体位性低血压”,即患者由卧位或坐位站起时出现头晕、眼前发黑等症状。对于这类药物,起始剂量应小,并建议晚上睡前服用,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1、选择长效平稳的降压药
长效降压药能够全天24小时平稳、持久地降低血压,减少血压的波动,从而降低因血压骤升骤降而带来的不适和风险。
例如,硝苯地平缓释片、氨氯地平等药物,都是临床上常用的长效降压药。在使用这些药物时,患者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适应后再增加剂量,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2、避免长时间站立
为了减轻低血压的影响,患者在服药期间应注意避免长时间站立,以免因血管扩张导致血压过低。
此外,服药后,患者应避免快速由卧位或坐位转为站立位,以免因体位性低血压而出现头晕、眼前发黑等症状。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应立即坐下或躺下,待症状缓解后再慢慢起身。
3、选择联合用药和复方制剂
有时,单一用药可能无法达到理想的降压效果,或者副作用较明显。这时,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推荐联合使用两种或多种降压药物,以达到更好的降压效果,并减少副作用。
复方制剂则是将多种降压药物按照一定的比例组合在一起,方便患者服用,同时也能减少单一用药可能带来的副作用。
除了上述方法外,患者还应注意定期监测血压,及时调整用药方案。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也有助于控制血压,减少降压药的使用和副作用。
编辑 | 孙也
审核 | 萧瑜粥
图源 | 摄图网
原创文章:方舟健客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