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在重症医学科的应用
一、主诉
患者女,89岁,被家属发现醒后右侧肢体活动不灵1小时 48分钟,于2019年8月23日入院。
二、现病史
患者于1小时48分前睡醒后(患者昨夜22点入睡,今晨5点被家属发现右侧肢体活动不灵)无明显诱因被其丈夫发现右侧肢体活动不灵,小便失禁,无头痛、头晕,无恶心、呕吐,无肢体抽搐,神志恍惚,无发冷发热,无大便失禁,无胸闷憋气,急来诊。06:17急诊行颅脑CT检查示:1.脑内多发梗塞灶、脑白质病。2.脑干密度欠均匀。以脑梗死收入院。
三、既往史
既往冠心病史10年;高血压病史2年,口服硝苯地平缓释片,血压控制在150-165/85-95mmHg;无手术外伤史;无输血史;无药物过敏史。
四、入院查体
T:36.0℃,P:68次/分,R:18次/分,BP:左188/94mmHg 右185/85mmHg;
神志恍惚,精神不振,问话不答;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无眼球震颤。右侧鼻唇沟变浅,口角左歪,伸舌不配合,颈软,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啰音,心律齐,腹软,肝脾不大,双侧浅感觉不配合,左侧肢体见自主活动,右侧肢体坠落实验阳性,右侧肢体肌张力减低,右侧膝腱反射减弱,右侧巴氏征阴性。
NIHSS评分:12分(言语2凝视0面瘫2感觉0右上肢4右下肢4分)。
入院前CT检查:符合1.脑内多发梗塞灶、脑白质病。2.脑干密度欠均匀。
五、入院诊断
脑梗死(完全前循环梗死)、高血压病3级(高危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六、入院后辅助检查:
大生化:肌酐41umol/L,葡萄糖7.56mmol/L;
甲功:促甲状腺激素 5.34uIU/ml
D-二聚体:4.15mg/l
血常规、CRP、凝血功能未见明显异常
肿瘤标记物等指标均正常。
8-23 18:42颅脑MRI:左侧额颞枕部大片异常信号及右侧颞枕部小片异常信号,符合较新鲜梗塞MRI表现
七、病情转变
颅脑MRI是大面积脑梗塞,请神经外科会诊:患者大面积脑梗塞,若不手术,患者将脑水肿加重致脑疝危及生命。家属同意行手术治疗。于当日22:35行脑梗塞去骨瓣减压术。
术后病情变化:
术后第一天,患者深昏迷,自主呼吸浅弱,带气管插管,持续呼吸机辅助呼吸,双侧瞳孔直径约1.5mm,对光反应迟钝,心肺查体未见明显异常,刺激下左侧肢体肌力Ⅱ级,双巴氏征未引出。予抗感染、抑酸、营养脑神经、稳定内环境综合治疗。
术后第二天复查颅脑CT患者左侧半球梗塞,脑水肿明显,左侧脑室不显影,予加大脱水剂量降低颅内压,加用白蛋白速尿,维持白蛋白较高水平,加用纳洛酮促醒治疗。
08-30 患者预计长期昏迷,行气管切开术。患者自主呼吸浅弱,呼吸机辅助呼吸,继予脱水降颅内压、抗感染、抑酸、化痰、营养脑神经、活血化瘀等对症治疗。
至10-15患者可间断脱机2小时/日,可无意识睁眼,左侧肢体肌力Ⅱ级,右侧肢体肌力Ⅰ级。
八、病情转归
10-26 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 25mg bid 静滴
11-05至11-10 患者完全脱离呼吸机,自主呼吸平稳,意识仍不清,颅窗张力不高,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2.5mm,对光反应灵敏,右上肢肌张力稍高,左侧肢体肌力Ⅱ级,右侧肢体肌力Ⅰ级。
丁苯酞:是近年国内开发的I类新药,主要作用机制为改善缺血区的微循环,促进缺血区血管新生,增加缺血区脑血流。
几项评价急性脑梗死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显示:丁苯酞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和生活能力评分均较对照组显著改善,安全性好。
结果提示丁基苯酞组功能结局优于对照组,无 严重不良反应
推荐意见:在临床工作中,依据随机对照试验结果.个体化应用丁基苯酞(Ⅱ级推荐.B级证据)
九、讨论:
患者目前情况为病情自然转归发展 OR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改善缺血区的微循环,促进缺血区血管新生,增加缺血区脑血流的作用?
医生投稿:文章来源于医生投稿,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