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特殊时期,艾滋病患者如何选药?医生建议来了!
最近,全国各地疫情防控形势严峻,部分地区实施严格封控管理。
在这种特殊的防疫时期,艾滋病患者既要注意预防新冠病毒感染,也不能中断了自身的抗病毒治疗,以免影响治疗效果,甚至引发耐药。
那么,艾滋病患者该如何正确应对疫情?若居住社区面临封控管理,能否调整监测次数和用药方案?
对此,方舟健客邀请到东莞市第九人民医院感染科副主任医师李劲,围绕“疫情下HIV感染者的健康管理”进行科普讲解。
2021年新版的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提出,应充分考虑新冠肺炎疫情对HIV/AIDS患者相关服务的影响,尽量创造条件,将其影响降到最低,确保医疗服务的可持续性。指南同时提出,HIV/AIDS患者建议接种灭活新冠病毒疫苗,也可考虑接种重组亚单位疫苗。具体来说,个人是否适合接种疫苗,或者是接种疫苗后是否会产生一定的副作用,可以和主治医生、以及接种单位具体沟通评估。指南推荐药物为B/F/TAF
在COVID-19大流行期间,由于复诊、购药困难,对于HIV感染者而言,选择更优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基于此,为尽可能减少药物治疗和监测的随访次数,有条件的患者,可在医生的评估指导下,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优化治疗方案,建议选择一些服药更加便捷、耐药屏障更高、耐受性良好的药物。
临床上,初始抗逆转录病毒疗法的方案选择需综合考虑:耐受性好、强效抑制病毒、高耐药屏障、毒性低、单一片剂方案、没有食物限制。
英国艾滋病协会(BHIVA)发布的HIV感染者ART药物治疗指南提出,推荐比克恩丙诺片(B/F/TAF)为新冠肺炎流行期间HIV感染者的唯一一线ART选择。
(BHIVA指南推荐的治疗方案)比克恩丙诺片是目前全球最小的单片完整方案(STR),每天只需服用一片药物,就可实现强效、持久抑制病毒复制,而且安全性良好,低耐药,毒副作用少,可随食物或不随食物服用,是初治感染者和特殊HIV人群的首选方案。值得注意的是,对于新确诊的孕妇或者有明确的药物相关作用的患者,不建议使用比克恩丙诺片。
定期检测,及时干预
新冠疫情下,HIV感染者对病情的全程管理非常重要,除了要坚持定期服药和及时检测,治疗过程中还应注意血脂监测。
血脂代谢的异常,会提高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尤其需要引起重视。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和HIV感染者,建议每3-6个月测定一次血脂。
吸烟、高血压、肥胖等,都是导致血脂异常的危险因素。因此,HIV阳性人群如存在血脂异常的情况,建议先进行3–6个月的生活方式干预。
只要及时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血脂水平可得到明显的改善。戒烟后,血脂水平可恢复到不吸烟的水平;随着体重的下降,血液里甘油三酯的水平也有明显下降;通过饮食的调整,如坚持低盐、低胆固醇、高纤维饮食,有助于改善血管的粥样硬化,血压调节能力也会提升。
当然,生活方式干预只是血脂异常治疗的基础措施,同时要对ASCVD(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进行评估。
(ASCVD风险评估)具备任何两点及以上危险因素的患者,即视为余生发展为心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1. 收缩压≥160 mmHg 或舒张压≥100 mmHg;
2. 肥胖,BMI≥28 kg/㎡;
3. HDL-C(高密度脂蛋白)<1.0 mmol/L;
4. 非HDL-C(除HDL-C外其他脂蛋白中含有胆固醇的总和)≥5.2 mmol/L;
5. 吸烟。
所以,HIV感染者要对自己的生活方式和血脂状态进行评估,当未来十年的心脑血管评估风险达到中危及以上(即≥5%),建议及早启用中等强度的他汀类药物。
注意,药物使用应谨遵医嘱!因为艾滋病患者使用的抗病毒药物中,有很多会与抗凝类药物产生相互作用,所以艾滋病感染者在服用降脂药物的时候,一定要跟专科医生沟通,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用药,千万不要自行购买降血脂的药物。
2021新版中国指南强调,应持续强化HIV感染的全程管理,其诊疗模式是一种以感染科医生主导的多学科协作的诊治模式,其关注环节包括预防和早期诊断、个体化抗病毒治疗等环节。
HIV感染者一定要每天按时按量服药,不可自行停药。在达到有效抗病毒的同时,可以经由医生的评估,进行治疗方案的优化和简化,从而提高生活质量,也减轻药物的副作用。
原创文章:方舟健客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