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丙肝,知多少?

近年来,在病毒性肝炎家族中,丙型肝炎(以下简称丙肝)的防治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2021年9月,国家启动实施消除丙型肝炎公共卫生危害行动。那么,丙肝有哪些疾病特点,又该如何预防呢。
丙肝有哪些特点?
丙肝是由丙肝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引起的感染性疾病,主要经血液、母婴和性传播。
目前没有疫苗可预防,人们接种的甲肝、乙肝、戊肝疫苗都不能预防丙肝。
自直接抗病毒药(DAA)问世后,丙肝一般在3个月内可以被治愈;随着越来越多的相关药物被纳入医保,药品负担已经不是主要问题,为消除丙肝公共卫生危害提供了可能。
丙肝阳性就是丙肝吗?
丙肝抗体阳性不一定就是丙肝,丙肝抗体是因为接触过丙型肝炎病毒之后,机体产生的一种免疫反应,它代表的是现在感染或者是曾经感染过,只要曾经感染过抗体就是阳性的,其可以终身存在。如果要检查是否是现在感染,应该要做丙肝RNA定量检测,如果提示是阳性的,代表目前体内有丙肝病毒的复制,目前是丙肝病人。而如果是阴性,说明既往曾经感染过丙肝,但是目前体内没有丙肝病毒的感染。
所以,丙肝阳性要看是什么阳性,如果是RNA阳性就是丙肝感染;而如果是丙肝抗体阳性,还要进一步检测RNA的情况。
丙肝有什么危害?
我国丙肝病毒感染者约有760万,近年来,每年报告的丙肝患者约20万例。丙肝起病隐匿,潜伏期长达10-30年,对肝脏的损害持续而缓慢,如果不主动检测,很难发现被感染;如果不及时治疗,约15%-30%的患者会发展为肝硬化、肝衰竭或肝细胞癌。
丙肝有哪些临床症状?
1、患者可出现疲乏;
2、患者可出现消化道症状,如食欲差、腹胀等;
3、肝区可出现疼痛;
4、部分患者具有黄疸表现;
5、在丙肝感染的晚期,患者可出现肝硬化、肝癌等相关症状,如腹水、下肢浮肿等。
丙肝为病毒性肝炎中的一种类型,在临床分类中,其可分为急性丙肝、慢性丙肝、丙肝肝硬化,但丙肝患者较少存在重症肝炎的表现。
丙肝通过什么传染?
丙肝通过以下的途径传染:
1、输血及血液制品传播是丙肝最主要的传播途径。
2、母婴传播、性传播也得到证实。
3、近年来静脉吸毒人群比例增加,共用注射器导致丙肝传播的比例越来越高。
4、医源性传播也不容忽视,比如中医科的针灸,整形科的纹刺,牙科手术也可以引起丙肝病毒的传染。因此操作过程中的自我防护以及器械的严格消毒,是防止丙肝传播的关键。
如何有效预防丙肝?
针对丙肝的三种传播途径,采取合理、科学的预防手段,能保护我们远离丙肝,健康生活。
拒绝毒品,不共用针具注射毒品;杜绝非法采、供血;避免不必要的注射、输血和使用血液制品;到正规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有创医疗操作;不与他人共用针具或其他文身、穿刺等工具,不与他人共用剃须刀、牙刷等可能引起出血的个人用品;正确使用安全套,避免不安全性行为;感染丙肝病毒的妇女如有生育意愿,最好在丙肝治愈后怀孕。

医生投稿:文章来源于医生投稿,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