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cet子刊:CVD一级预防,中国低危人群6年筛查一次即可

医学热点官方号
阅读量:2065
点赞量:8
关注

太长不看版

基于风险分层的CVD筛查能更有效识别高危个体,预防更多事件,并节省医疗成本。

按低危、中危、中高危分层,分别采用6、3、2年筛查间隔是最优策略。

在心血管疾病(CVD)一级预防中,风险评估对于识别高危个体以及启动生活方式干预和他汀治疗至关重要。非高危群体应定期进行风险评估,以便及时识别新的高危群体。当前中国指南推荐所有非高危个体每3年筛查一次,但基于风险类型的筛查策略可能比「一刀切」的方法能达到更好的预防效果和成本效益。本研究旨在探索适合中国人群非高危个体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一级预防中基于风险类别的筛查策略。

研究设计

研究基于中国Kadoorie生物银行(CKB)的前瞻性队列研究数据,共纳入了28,624名参与者,至少完成了两次现场调查。研究使用了基于CKB队列开发的10年ASCVD风险预测模型作为风险评估工具。通过构建多状态Markov模型,模拟疾病进展并估计不同风险类别之间的转换概率。

研究定义了27个基于风险类别的筛查间隔方案:

● 9个方案针对三个风险类别(低危、中危、高危)。

18个方案针对四个风险类别(低危、中低危、中高危、高危)。

筛查间隔设置:

对于三个风险类别,低危设置3-6年的筛查间隔,中危设置1-2年的筛查间隔,形成8个方案,以及对照方案(低危、中危均为3年筛查间隔)。

对于四个风险类别,低危、中低危、中高危分别设置6-8年、3-5年、1-2年的筛查间隔,形成18个方案。

研究还对不同风险分层定义进行了探索,例如使用不同的风险界值来创建更多的风险类别,并评估这些不同分类对筛查策略效果的影响。

主要结果是计算的10年期间未被识别的高危状态的总人-年数,以及与每3年筛查一次相比,不同筛查间隔下预防的ASCVD事件数量、增加的质量调整生命年(QALYs)和节省的成本。次要结果包括不同风险分层的个体在不同筛查策略下的健康状况转换概率和平均持续时间。

研究结果

1. 不同风险类别转换情况

使用CKB-ASCVD硬结果模型,估计个体在低危状态的平均持续时间为10.5年(95% CI:10.3–10.8),在中危状态为5.3年(95% CI:5.1–5.4)。对于处于低、中、高危状态个体,进展到ASCVD事件的概率分别为2.2%、4.1%和10.4%。中危个体转换到高危的概率显著高于低危。除转换到更高风险类别外,7.4%的中危参与者逆转为低危,8.8%的高危参与者逆转为中危。

估算的每个ASCVD10年风险类别平均驻留时间及转换到下一个风险类别的概率


2. 四风险类别、6-3-2筛查策略最优

与统一每3年筛查一次的策略相比,大多数基于风险分类的筛查间隔策略能够及时识别更多的高危个体,并可预防更多的ASCVD事件、获得更多的QALYs。然而,只有少数几个四风险类别的筛查方案能够在减少医疗成本的同时,在QALYs获益方面超越对照方案。

针对低危(<5.0%)、中危(5.0%–7.4%)和中高危(7.5%–9.9%)个体,采用6年、3年和2年的筛查间隔的方案被认为是最优的。

所有按风险分层的筛查方案与对照方案(每3年一次筛查)的对比,10年风险使用CKB-ASCVD硬结果模型估算

红条代表10年间中国人群总医疗成本差异,绿条代表增加的QALYs。数据为估算值,附有95% CI。在三个图中,三风险类别被统一定义为低危(<5.0%)、中危(5.0%–9.9%)和高危(≥10.0%)。四风险类别的风险界值在三个图表中有所不同:(A) 低危(<2.5%)、中低危(2.5%–4.9%)、中高危(5.0%–9.9%)和高危(≥10.0%);(B) 低危(<2.5%)、中低危(2.5%–7.4%)、中高危(7.5%–9.9%)和高危(≥10.0%);(C) 低危(<5.0%)、中低危(5.0%–7.4%)、中高危(7.5%–9.9%)和高危(≥10.0%)。

3. 优化筛查策略带来多方面获益

对于30-79岁的中国成年人群,以上6-3-2筛查方案估计可以在10年内:

未被识别的高危状态人-年数减少17.9%(95% CI: 13.1%–21.9%)。

通过更早的他汀干预,预防11.3万(95% CI: 8.3–13.8)ASCVD事件(1.95/10万人-年)。

获得10.1万(95% CI: 7.5–12.4)QALYs增益。

节省约82亿(95% CI: 53–114)人民币的总医疗成本。

他汀治疗引起3.9万(95% CI: 2.8–4.7)新发糖尿病和1.5万(95% CI: 1.1–1.9)肌病事件。

4. 性别特异性分析

性别特异性分析显示,虽然最优策略在男性和女性中基本保持不变,但在女性中比男性中存在更多优于对照的筛查方案。这可能提示在女性群体中,基于风险分层的筛查策略可能带来更大的健康收益。

讨论

本研究为中国成人CVD一级预防提供了个性化筛查策略的科学依据。研究结果强调了基于风险分类的筛查相较于传统一刀切方法在提高预防效率、降低医疗成本方面的优势,对实现精准医疗具有重要意义。

除了筛查策略的优化,未来研究还应关注如何结合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治疗等多种措施,形成综合的CVD预防体系。

参考文献

Sun Z, Ma Y, Yu C, et al. One-size-fits-all versus risk-category-based screening interval strategies for cardiovascular disease prevention in Chinese adults: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Lancet Reg Health West Pac. 2024;49:101140. doi:10.1016/j.lanwpc.2024.101140.

声明:本文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医疗建议。本文内容是基于现有的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旨在为医生提供专业领域的知识更新和教育目的。在实施任何医疗程序、治疗方案或健康计划时,医生应依赖自己的专业判断,并考虑患者的个体情况。
查看全部

原创文章:方舟健客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举报
点赞

意见反馈

下载AP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