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病人选择吃素后,体内的肿瘤会发生什么改变?

健客医生官方号
阅读量:1917
点赞量:1
关注

最近,我们的后台收到了一位网友的求助:

“我叔叔得了癌,长辈说吃素可以饿死癌细胞,吃素真的能治愈癌症吗?

ÉãͼÍø_500524915_banner_´´ÒâÊ߲ˣ¨ÆóÒµÉÌÓã©.jpg

01
吃素饿不死癌细胞,但会饿死正常细胞

癌细胞之所以可怕,是因为它生命力异常“顽强”,而且还会无限增殖。研究人员发现,恶性肿瘤中心血管丰富,这些血管为肿瘤输送营养,往往血供越丰富,肿瘤生长越快。

如果能想办法“勒死”癌细胞周围的血管,癌细胞就会因得不到营养而被活活“饿死”。

这种疗法也被称为“饥饿疗法”,质上是通过手术介入或者药物的方式,阻断癌细胞的血流供应

ÉãͼÍø_402135767_banner_¹ú¼Êº±¼û²¡ÈÕÒ½Éú×öÊÖÊõʸÁ¿²å»­£¨ÆóÒµÉÌÓã©.jpg

但是,很多人听到“饥饿疗法”,就望文生义,误以为癌症病人吃得多,吃得好,就会给癌细胞提供更多的营养,那么肿瘤长得就越快,吃素的话,人体获得的营养物质减少,或许就能饿死癌细胞!

这听上去好像挺“合理”,但实际上非常不科学。毕竟,如果对付肿瘤真这么简单的话,癌症早就被人类攻克了。

ÉãͼÍø_500540721_banner_ÌïÔ°Êß²ËɳÀ­£¨ÆóÒµÉÌÓã©.jpg

目前,没有任何证据和临床试验表明,吃得好吃得营养会促进肿瘤生长,也不能通过吃素来控制肿瘤生长。

相反,一味吃素,营养摄入不足,会使癌症病人的机体免疫力变得更差,正常细胞无法发挥生理功能,而癌细胞仍然会掠夺正常细胞的营养。

也就是说,吃素之后,癌细胞往往没咋受影响,正常细胞却先倒下了,人体免疫力下降,肿瘤反而可能长得更快。所以,并不建议癌症病人吃素。

02
近六成癌症病人营养不良,危害有这些

癌症是一种对人消耗很大的疾病,因此癌症病人更需要吃得营养。有数据显示,中国癌症病人营养不良发生率为57.6%。

受到代谢水平变化的影响,癌症病人对营养物质、对蛋白质的需求也会相应增加,然而,痛苦的放化疗会引起头晕、恶心、食欲不振,加上消化吸收能力差,癌症病人发生营养不良的概率就很高。

摄图网_503100735_黑手镯触摸呼吸机显示器(企业商用).jpg

发生营养不良会对癌症病人造成不少危害。一方面,营养不良会对身体的细胞产生一些不良影响,表现为细胞摄取营养物质减少,细胞功能不良,生理功能也会随之下降。

另一方面,营养不良导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增加、对放化疗的耐受性降低,进一步导致治疗费用增多、健康状态下降、家庭负担增加、生存质量降低、死亡率增加。

03
科学的营养干预,是抗癌之路的基石

营养干预是整个癌症综合治疗的基石,也是生存期长短的重要因素之一。

要想更好地与癌症抗争,除基本的治疗之外,建议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维持健康体重,食物多样化

保证蛋白质的摄入,选择易消化吸收的蛋白质食物,比如牛奶、鸡蛋、鱼,虾、豆制品等,控制红肉及加工肉摄入。

ÉãͼÍø_500129376_banner_²Í×ÀÉϵÄÃÀʳ£¨ÆóÒµÉÌÓã©.jpg

增加水果、蔬菜摄入量,要求色彩缤纷,种类繁多;增加全谷物、豆类的摄入。避免含糖饮料,避免过咸及盐加工食物。

任何不明原因的(非自主)体重丢失大于5%,都应及时到医院复诊,如有条件,可在医院营养科的指导下进行营养干预。

2.改变生活习惯,积极运动

戒烟限酒,保持充足睡眠,不能以保健品代替营养素。营养不良时,养成口服营养补充的习惯。

ÉãͼÍø_401123256_banner_Åܲ½½¡ÉíÄÐÅ®£¨ÆóÒµÉÌÓã©.jpg

每周进行不少于五次,每日30到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即使是卧床患者,也建议进行合适的运动。

3.积极寻求心理支持

癌症病人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因此需要尽早进行心理干预。一方面,可以依靠心理医生的帮助,开展支持性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等。

摄图网_306596739_人类帮助抑郁和扶手的孤独焦虑者卡通坐在地板上的困惑者心理健康和人类同情心理或精神治疗病媒概念抑郁和扶助手的焦虑者心理或治疗病媒概(企业商用).jpg

另一方面,也可以尝试进行自我改善,比如通过改正自己对癌症的认知、适当发泄情绪、培养新的兴趣爱好和寻求人生新意义等,从而调整心态,乐观抗癌。

参考资料:

[1]解婧. “饿死”肿瘤的正确方法[J]. 大众医学, 2018(4):26-26.

[2]张红莲.癌症患者为什么会出现营养不良[J].人人健康,2021(17):49.

[3]赵川, 李俊萱, 刘雪梅,等.肿瘤血管生成机制的研究进展[J].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7, 035(001):130-132.

声明:本文旨在提供一般性的健康信息,其中专业治疗知识仅供专业人士参考,不得作为医疗或诊断的依据,无法替代专业医疗建议、诊断或治疗。我们努力确保信息的准确性,但本文中的信息可能不全面,也可能不适用于所有个体的特定健康状况。读者在做出任何健康决策时,应咨询合格的医疗专业人员。对于依据本文内容采取的任何行动,本文作者、出版方或任何相关第三方不承担任何责任。若身体不适或需要咨询专业医疗问题,请前往专业医疗机构或咨询专业的医疗人员。
查看全部

原创文章:方舟健客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举报
点赞

意见反馈

下载AP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