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DS-新知会客厅|较低危MDS的治疗现状与困境:支持治疗为主,突破何在?

健客医生官方号
阅读量:2765
关注

引 言

据统计,中国骨髓增生异常肿瘤(MDS)患者中77%为较低危MDS,其特征是无效造血,导致贫血,并可发展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1。研究表明,临床85%左右的较低危MDS患者在就诊时就已经存在贫血,并依赖红细胞输注治疗,中位生存期约3~10年,其主要治疗目标是纠正贫血、减轻患者输血负担2-3。目前,红细胞生成刺激剂(ESAs)治疗已成为较低危MDS贫血管理的重要策略,其中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为常用治疗药物。然而,其临床应用仍然面临诸多挑战。

本期的“MDS-新知会客厅”,来自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宋国齐教授分享的主题为《化繁为简:MDS的管理策略》,系统解析了目前EPO药物治疗较低危MDS的主要治疗策略及现状,与此同时还探讨了临床应用中所遇到的困境与挑战。宋国齐教授凭借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对EPO药物治疗较低危MDS的现状进行了全面且深入的讲解,并探讨可能的优化策略和未来发展方向。

较低危MDS的EPO药物治疗进展及局限性

由于转化为AML的风险相对较低,因此较低危组MDS患者的主要挑战是血细胞减少症的治疗。贫血是大多数较低危组MDS患者的主要问题,发生在80%以上的较低危组MDS患者中,通常是治疗的侧重点4

EPO是一种关键激素,在调控红细胞生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它通过与红系祖细胞膜表面的受体结合,促进其增殖和分化,从而改善较低危MDS患者的贫血状况。目前,EPO是较低危MDS症状性贫血患者的一线治疗药物,能够提升并维持血红蛋白水平,同时减少输血需求5-6

然而,EPO治疗的效果存在局限性。既往研究显示,仅1/3较低危MDS患者对EPO一线治疗有应答4,7。此外,真实世界数据显示,EPO一线治疗较低危MDS患者的早期失败率高达65.8%,提示EPO药物疗效和持续时间均有限,存在诸多局限性8。 

局限性:

1. EPO无法改善红细胞成熟障碍

红细胞成熟障碍是MDS贫血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以无效红细胞生成为主要标志的MDS患者中,Smad2/3信号通路的过度激活可能是一种固有特征,可引起红系成熟障碍,使成熟红细胞生成水平低于正常水平,进而导致红细胞产生减少和贫血9。而EPO治疗药物主要作用于早期红细胞生成,无法有效发挥激活晚期红细胞生成的作用10

2. EPO治疗难以满足血清EPO>200U/L的较低危MDS患者的治疗需求

低氧状态会刺激EPO生成,研究表明,较低危MDS患者血清EPO水平与血红蛋白水平呈明显负相关,意味着贫血程度越严重(血红蛋白越低),血清EPO水平往往越高11。研究显示,血清EPO < 100 U/L 且输血负担小于2U红细胞的较低危MDS患者对EPO治疗的应答率大于70%12。研究进一步表明,血清EPO高于200U/L的患者对EPO治疗的应答率仅为5%,远低于EPO水平≤200U/L的患者(应答率达45%)13。血清EPO水平较高的较低危MDS患者红细胞生成刺激剂(ESA)治疗疗效欠佳,需要采取其他的治疗手段以改善预后14

3. EPO长期治疗有效率下降,并且存在安全隐患

EPO治疗的目标在于减少输血需求、改善生活质量,并尽可能延长患者的生存期。然而,其疗效具有一定的时间限制15。即便初始对EPO治疗反应良好的患者,其中位持续应答时间也仅有6~18个月,需要采取其他的治疗手段16-18。此外,MDS患者的中位发病年龄约为62岁,通常合并多种慢性疾病或器官功能减退,尤其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较高。美国FDA早已对EPO药物发出了“黑框警告”,即“EPO治疗药物可能增加死亡、心肌梗死、卒中、静脉血栓栓塞、血管通路血栓形成和肿瘤进展或复发的风险”19。因此,在使用EPO治疗过程中,需要格外关注其安全性,权衡其潜在获益与风险20-21

4. EPO药物治疗较低危MDS患者便利性欠佳

目前我国EPO药物尚未获批MDS适应证,说明书仅针对肾性贫血,推荐的用药方案也并不适用MDS患者22。同时,目前临床应用的EPO制剂基本均为短效制剂,半衰期相对较短,需要每周给药1~3次,治疗便利性差,极大降低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尤其是因贫血而感到疲乏无力的较低危MDS患者,长期治疗负担更大。EPO制剂的给药方式(静脉注射或皮下给药)存在剂量计算差异,给医护人员的药物管理及剂量精准调整带来额外挑战23。因此,从便利性和依从性角度来看,EPO治疗仍有较大优化空间。 

其他支持治疗

1. 慢性红细胞输血: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中国诊断与治疗指南(2019年版)》指出,一般在血红蛋白<60 g/L或伴有明显贫血症状时可给予红细胞输注。患者为老年、机体代偿能力受限、需氧量增加时,建议血红蛋白≤80 g/L时给予红细胞输注。血小板<10×109/L或有活动性出血时,应给予血小板输注24

局限性:

然而,反复地进行红细胞输注并不能完全改善患者受损的生活质量(QoL)4。红细胞输注导致的铁过载(IOL)也可能对各种器官有害。输血治疗还会带来同种免疫的风险25。并且高强度输血或与总生存期、无白血病生存期的缩短相关26。 

2. 祛铁治疗:

对于红细胞输注依赖的患者应定期监测血清铁蛋白(SF)水平、累计输血量和器官功能监测(心、肝、胰腺),评价铁过载程度(有条件的单位可采用MRI评估心脏和肝脏的铁沉积程度)。祛铁治疗可有效降低SF水平及脏器中的铁含量。对于预期寿命≥1年、总量超过80 U、SF≥1 000 μg/L至少2个月、输血依赖的患者,可实施祛铁治疗,并以SF为主要监测及控制指标(目标是将SF控制在500~1000 μg/L)24

局限性:

接受输血治疗的MDS患者,特别是输血依赖型MDS患者,发生铁超载后若未采取治疗或治疗不当,可导致总生存期缩短27。祛铁是一个缓慢而渐进的过程28。对于同时患有多种疾病、采用多药治疗的老年患者祛铁治疗的依从性堪忧28

结  语

总之,较低危MDS患者面临贫血等多重挑战,而EPO作为血液科常用的用于纠正贫血的治疗药物,虽能部分改善患者贫血状态,但其疗效和持续时间有限,存在诸多局限性。此外,红细胞输注和祛铁治疗虽可缓解症状,但长期应用亦面临不良反应和患者依从性等问题。提示目前亟需开发更为安全、有效且便利的新型治疗药物,以优化较低危MDS标准治疗路径,从而进一步改善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Park S, et al. Ann Hematol. 2020 Jan;99(1):7-19.

2. 冯悦,等.肿瘤防治研究,2021,48(4):409-413.

3. Sekeres MA,et al.JAMA. 2022 Sep 6;328(9):872-880.

4. Fenaux P, et al. Ann Oncol. 2021 Feb;32(2):142-156.

5. 陈冲,等.贵州医药,2017,41(7):715-717.

6. 陈泽松,等.中华血液学杂志,2021,42(11):952-955.

7. Platzbecker U, et al. Leukemia. 2017 Sep;31 (9):1944-1950.

8. Lucio Gordan, et al. 2024 EHA. 06/13/2024; 421395; PB2629

9. Attie KM, et al. Am J Hematol. 2014 Jul;89(7):766-70.

10. Fattizzo B, et al. Eur J Haematol. 2023;110(5):571-574.

11. Park S, et al. Ann Hematol. 2020 Jan;99(1):7-19.

12. Carraway HE, et al. Hematology Am Soc Hematol Educ Program. 2020;2020(1):426-433.

13. Greenberg PL, et al. Blood. 2009 Sep 17;114(12):2393-400.

14. Aslaner Ak M,et al. Turk J Haematol. 2023 May 29;40(2):92-100.

15. Giagounidis A. Hematology Am Soc Hematol Educ Program. 2017 Dec 8;2017(1):453-459.

16. Platzbecker U,et al. Leukemia. 2017;31(9):1944-1950.

17. Fenaux Pet al. Br J Haematol. 2020;189(6):1016-1027.

18. Fenaux Pet al. Leukemia. 2018;32(12):2648-2658.

19. Epogen® (epoetin alfa) PRESCRIBING INFORMATION.

20.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血液学分会MDS专委会.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24, 23(03): 285-296.

21. 王增武,等.中国合理用药探索,2022,19(11):1-32.

22. 肖志坚.内科理论与实践,2020,15(05):281-284.

23. 廖飞龙,等.中国新药杂志,2016,25(1):64-70.

24.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中华血液学杂志,2019,40(2):89-97.

25. Killick SB, et al. Br J Haematol. 2021 Jul;194(2):267-281.

26. Kaka S, et al. Transfus Med. 2022 Feb;32(1):3-23.

27.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 中华血液学杂志. 2011; 32(8):572-4.

28. Angelucci E, et al. Mediterr J Hematol Infect Dis. 2017; 9(1):e2017021.

HE-CN-2500035

声明:本文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医疗建议。本文内容是基于现有的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旨在为医生提供专业领域的知识更新和教育目的。在实施任何医疗程序、治疗方案或健康计划时,医生应依赖自己的专业判断,并考虑患者的个体情况。
查看全部

原创文章:方舟健客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举报
点赞

意见反馈

下载AP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