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杀风险是普通人的10倍,常被误诊为抑郁症!双相障碍该如何预防?

健客医生官方号
关注

你有没有过这种体验:上一秒异常兴奋,下一秒又情绪低落,就像坐上了“情绪过山车”,忽高忽低、大起大落?这种极端的情绪波动,可能预示着你患上了“双相情感障碍”。

你可能不知道双相情感障碍是什么,但你一定知道天才画家梵高。为了纪念患有双相情感障碍的画家梵高、提高公众对该疾病的认知,国际上将3月30日(梵高的生日)定为世界双相情感障碍日

那么,双相障碍究竟是什么?该如何预防呢?

01 双相障碍:抑郁和躁狂的结合体

双相情感障碍(简称双相障碍),是一类既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精神疾病,在疾病发作期,患者会经历两种截然不同的情绪状态:

在躁狂状态下,患者会感到异常兴奋、精力充沛,还会伴有自我夸大、思维奔逸、睡眠减少(每天只睡2~4小时)等症状,这种状态可能会导致患者做出冲动的决定,比如花费大量的金钱、冒险行为、过度性行为等。

在抑郁状态下,患者会感到情绪低落、兴趣下降、反应迟钝、认知功能损害等现象,严重者还会由于过度的自卑、自责而产生自罪感,甚至出现自杀的念头或行为。

可以说,双相障碍患者的心境是在极度高涨和极度低落两个极端来回变化,这种情绪状态会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人际关系产生严重影响,导致工作和学习困难,社交障碍等问题。

由于大多数双相障碍患者首次临床表现以及大部分时间为抑郁发作,所以常常被误诊为抑郁症。

其实,与抑郁症相比,双相障碍更容易出现破坏性较强的行为,如自伤、伤人等。

有数据统计,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自杀风险是普通人群的10倍,约50%~60%至少经历过一次自残。

02 双相情感障碍不是“天才病”

双相障碍又被称为“天才病”,历史上有很多天才型名人都患有此病,比如梵高、贝多芬、海明威等,不少人就误认为得了这样的病挺好的,能带来创造力。

双相障碍患者处于躁狂状态时,情绪激昂、精力充沛、思维奔逸,这些特征确实可能会让他们在自己本就擅长的领域表现出某些特殊才能,但这种发作非常耗能,对大脑也会有一定程度的损伤。

而且,绝大多数的双相障碍患者都只是普通人,他们并没有过人的天赋,即使躁狂带来了某些惊人的创造力,多数患者也无法落实到行动上。

因此,双相障碍并不会成就“天才”,更不是任何人获得成功的捷径。

03 预防双相障碍,及时自查很重要

目前,双相情感障碍的发病原因尚不完全清楚,但与遗传、环境、家庭关系、遭遇重大变故等有关,其中,遗传因素是最为主要的危险因素。

在所有精神疾病中,双相情感障碍的遗传度是最高的。相关研究表明,如果父母有一方患有双相障碍,其子女比父母无病的人群患病概率高8~18倍。

正因为双相障碍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所以在预防上也变得极其困难。但我们依然有办法在日常生活中进行自我检查,如果你有以下症状,可能需要考虑就医:

1.有抑郁和躁狂的表现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发现自己情绪波动较大,时而感到异常兴奋和冲动,时而感到极度沮丧和无助,并且持续2周以上,就需要警惕了。

2.伴有睡眠障碍

除了有情绪波动外,双相障碍还伴有睡眠问题,比如想睡但睡不着,白天不能好好学习、工作,与他人交往困难等,工作生活都明显受阻等。

人生在世,喜怒哀乐难免起起伏伏,我们视之为正常。但如果情绪超出了正常的波动范围,或许是因为生病了,希望你不要逃避,积极去面对,也希望社会给予这些人多一些关注和理解。

参考文献:

[1]陈书君,孙静.双相障碍自残行为的研究进展[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23,33(01):78-81.

[2]骆艳丽,倪开济,梁韵淋.双相情感障碍:让人更加“精神”?[J].江苏卫生保健,2021,No.282(06):42-43.

声明:本文旨在提供医学健康领域的一般信息,无法代替专业医疗建议、诊断或治疗。文章内容基于当前的医学知识和研究,但医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领域,信息可能随时更新,因此建议读者获取最新的医学指导。如果您是患者,请在做出任何健康决策前咨询合格的医疗专业人员。本文中的信息不应作为自我诊断或治疗的依据,紧急医疗情况应立即寻求专业医疗服务;如果您是医务人员,本文内容旨在作为教育和信息更新的资源。在临床实践中应用本文信息时,应结合您的专业判断和患者的具体情况。
查看全部

原创文章:方舟健客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举报
点赞

意见反馈

下载AP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