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症性肠炎治疗的重要手段:营养治疗”有哪些特点?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种慢性的肠道炎症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近年来,我国IBD患者数量逐年上升,已经成为临床常见疾病之一。炎症性肠病患者的治疗手段多种多样,其中营养治疗作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方式,越来越受到医学界和患者的关注。那么,炎症性肠病治疗的重要手段——营养治疗有哪些特点呢?
首先,营养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炎症性肠病患者由于病情的影响,常常出现营养不良。据统计,CD患者的营养不良率甚至高于UC患者[1]。营养治疗可以通过补充患者所需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提高患者的营养水平,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其次,营养治疗有助于修复肠黏膜。肠道黏膜是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炎症性肠病患者肠黏膜受损,导致肠道屏障功能减弱。营养治疗可以提供足够的营养物质,促进肠黏膜的修复和再生,增强肠道屏障功能,从而减少炎症反应和疾病进展。
再次,营养治疗可以改善免疫抑制。炎症性肠病患者存在免疫功能紊乱,营养治疗可以通过调整患者的营养结构,提高机体免疫状况,从而改善免疫抑制,降低病情恶化的风险。
此外,营养治疗可以缓解症状。炎症性肠病患者常常伴有腹痛、腹泻等症状,营养治疗可以提供患者所需的能量和营养物质,减轻肠道负担,从而缓解患者的症状。
值得一提的是,炎症性肠病营养治疗的方法因患者病情和个体差异而异,需要专业医生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合适的营养治疗方案。医生会根据患者的体重、身高、年龄、性别、活动水平等因素,计算患者的能量需求,然后制定出合适的膳食计划。此外,医生还会根据患者的肠道病变情况和营养状况,调整膳食中的营养成分比例,如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的比例等。
在实际临床中,营养治疗的效果因患者而异,但多数患者在坚持营养治疗后,都能看到一定的疗效。一项针对炎症性肠病患者的临床试验显示,经过长达一年的营养治疗,约60%的患者病情得到改善,40%的患者症状得到缓解[2]。
总之,营养治疗作为炎症性肠病治疗的重要手段,具有改善患者营养状况、修复肠黏膜、增强免疫力、缓解症状等优点。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坚持进行个体化的营养治疗,有望减缓病程进展,提高生活质量。当然,炎症性肠病患者的治疗还需结合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等多种手段,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原创文章:方舟健客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