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之下,银屑病患者应该如何更好的保护自己

由于新冠肺炎的传播途径是飞沫传播、接触传播,粪口途径也可能传播。因而戴口罩、手套就显得尤为重要了。由此衍生出现的一些皮肤问题也需要正确处理,不只是针对银屑病患者。
1. 戴口罩、手套出现红斑/破口怎么办?
长期戴口罩、手套,会出现深深的压痕红斑甚至破口,可以按照如下方法处理:
穿戴松紧合适的防护用品;穿戴时间不宜过长;穿戴前可以局部涂抹润肤剂,可利用薄型软聚硅酮泡沫敷料或水胶体敷料进行局部减压,但应确认是否漏气,不得影响防护效果;
压痕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持久或反复发生处或伴有皮下淤血时,可外用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的药物如多磺酸粘多糖乳膏、肝素乳膏等;
如有破口的地方外用百多邦或红霉素软膏,每天二次,一般3天左右即可,一般要待痊愈后方可继续穿戴。
不要过度洗脸,不要热水,只能用温水36~37℃,尤其不要用肥皂香皂洗脸,也不要用洗面奶搓洗脸,在感觉有污染情况下,用洗面奶在双手揉出泡沫,在面部轻轻清洗后,尽快用干净柔软毛巾擦干,然后涂抹保湿面霜。

保湿面霜是每个人都需要的,每天的早晚至少各一次,轻轻地一薄层即可。保湿霜的选择只需要保湿润肤即可,无需任何治疗作用,简单面霜,哪怕儿童面霜也行。
防护手套必须是密封的,它不仅让外边的细菌病毒及污物不能进入手套内,也会让内部汗液不能渗出,汗液长时间漫泡角质,会让皮肤角质皲裂并脱落,皮肤失去保护层而受到损伤,同时,失去保护层的皮肤直接接触防护手套的乳胶,又极易产生过敏或刺激反应,丘疹、丘疱疹、水疱、破溃、瘙痒、疼痛、感染等。
临床上有很多患者为了预防接触过敏或湿疹,在做家务时佩戴防护手套,一般这种情况下,我会教他们在戴防护手套时里边再套一个棉线手套,用以吸汗水,同时每隔30分钟~1小时更换:防护手套+棉线手套,保持手套内的干爽。
2. 洗手出现皮肤问题怎么办?
由于新冠病毒宣传都离不开洗手,而多次洗手、过度清洗或者对洗手液过敏等都会出现手部皮肤问题,应对方法如下:
尽量早点摘下手套,千万别过度清洗,尤其别过度(多次多量)使用洗手液之类,包括肥皂香皂,简单快速高速短时常温流水冲过手后,快速擦干(不要风干),马上外涂护手霜,用面霜及护体霜替代也可以。
如果有裂口、轻度糜烂、渗血,护手霜之前先外用一点百多邦或夫西地酸软膏,薄薄涂,每天2次,然后再涂护手霜。
如果有皮疹瘙痒严重的情况,可以先尝试外用布特等非甾体抗炎药膏,能抑制瘙痒,减少刺激反应,没有激素的副作用,可以相对长期使用。
如果有较严重的肥厚皮损时,就必须外用激素类药膏。通常根据皮损严重情况,决定外用激素类药膏的强中弱效、用药次数、用药疗程,而且必须缓慢减少用量及次数。比如:强效卤米松,中效派瑞松,低效地奈德。同时可口服第二代抗组胺药物比如西替利嗪、氯雷他定等。
3. 学会保护皮肤
银屑病患者皮肤都会有皮肤屏障受损的问题,无论如何,要学会保护皮肤(这可是长期、甚至伴随终身的事情):
不要烫皮肤,保持每天简单淋浴,时间短(10分钟以内),常温(37℃左右),每天可以多次淋浴,但不要每次都用沐浴露,肥皂香皂更不允许,通常每两天一次使用沐浴露,干性及油性皮肤有差别,可适当加减,但目前冬季,少用为佳。干性明显的,浴后可涂身体乳(详见党林教授的另一篇科普“皮肤科医生都用什么护肤品?”)。
减少搓澡,尤其不要用特别粗糙的搓澡巾!!!通常间隔一周,用毛巾,三分力,轻轻揉搓皮肤一次即可,冬天可适当延长间隔时间。
贴身穿棉线衬衣裤,起到一定的吸汗作用,每天更换,简单清洗甩干后太阳晒干为最佳。
无论面部、手部、头皮,甚或全身皮肤出现各类皮疹,如果瘙痒明显影响到睡眠(难以入睡,睡中痒醒,醒来后皮肤有抓痕),影响工作和生活,忍不住搔抓,就要内服第二代抗组胺药物:氯雷他定,西替利嗪,根据具体情况服用7~10天以上。
关于手癣、足癣、股癣、外阴霉菌感染的预防。可以采乐洗剂替代沐浴露,每5~7天一次,全身轻揉皮肤上(头皮外阴),等待几分钟冲净即可。
无论如何,皮肤出了问题,千万不要涂抹或接触热水、盐水、醋、胡椒大料、生姜大蒜等,它们造成的伤害,会远远超过你原有的皮损。
4.做好个人防护
新冠肺炎期间建议大家按照国家规定,做好个人防护:
●避免去疫区、人流密集区;外出需正确佩戴适合的口罩;
●注意个人卫生,外出后、餐前、便后、接触垃圾等活动后,及时用肥皂或含酒精洗手液揉搓双手各面,整个过程不低于15秒,然后流水冲洗干净,擦干;
●饮食注意保持营养均衡,多吃新鲜水果蔬菜,补充维生素和纤维素,多饮水,不建议听信任何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偏方和食疗方法;
●居家确保室内每日通风,加强空气流通;
●如有发热,咳嗽,乏力等不适,应佩戴口罩及时就近发热门诊就诊;
●开窗通风,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建议,至少每半天开窗通风30分钟以上。
原创文章:方舟健客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