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当下,别让心脑血管患者“雪上加霜”!记好医生这6句话!

健客医生官方号
阅读量:1.66万
关注

最近,全国各地新冠确诊病例激增,形势十分严峻。

从目前情况来看,谈疫情结束还为时过早,我们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为了防止疫情扩散,我国对于高风险地区,严格实行封控管理。那么,封控区的心脑血管患者,又该如何做好自我管理?

2022年4月7日,石家庄长城医院心血管内科主治医师张欣围绕“心血管疾病患者,疫情下如何进行居家管理”相关内容展开探讨,内容如下:

本文作者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属于新冠易感人群,也是危重症的高危人群。

在新冠的死亡病例中,有很大一部分患者有合并心脏病、脑血管疾病,因为这类人普遍免疫力较差。对于这类特殊患者,我们一定要积极治疗基础病,严格遵循疫情防控措施,做好自我防护。一旦发生感染,要及时进行治疗。

处于封控区的患者也不要慌张,坚持做好自我管理,可以有效防止病情复发。

第一,坚持规律服药

封控区患者出门不方便,又觉得自己病情稳定,就随意停药、减药,以节省药量。这种错误的观念大大增加了疾病复发率。

心脑血管疾病属于慢性病,需要每天定时、定量服药,才能控制病情,预防复发。即使病情好转,也要去医院复查,再在医生指导下逐渐减量。

第二,做好血压、心率、出入量的监测

建议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在家里准备一个血压计,随时随地监测血压。

正常的血压范围是:

●收缩压90~140mmHg;

●舒张压60~90mmHg;

血压过高或过低对人体都有一定的危害,需要及时调整降压药的用量。

心率的监测也是十分重要的,正常人的心率是60~100次/min。患者可以摸自己手腕上的脉搏来监测心率,安静下来数1分钟,看心率是不是在正常范围内。

如果总是出现心慌、气短,或心率超过100以上,说明心率不稳,需要及时就医检查。

一些患者还需要监测液体出入量:含水食物都算入量;出量主要指的是小便的排出量。一般来说,出量和入量处于平衡状态最好,但也有一些特殊情况。

举个粟子:心衰病人出量稍大于入量,这样才能减轻心脏负荷;如果出量小于入量,心脏负担加重,有可能加重心衰。

监测出入量还有一个比较直观的办法——监测体重。同一时间、穿同样的衣服称体重,如果体重突然上涨,那可能就是入量多了,要减少水分的摄入;反之,则是出量多了。

一旦发现出入量有异常,要及时联系医生。

第三,保持规律作息

俗话说得好,睡眠是最好的良药,它就像是人体复位按钮,只要安静睡上几个小时,就会满血复活、精神抖擞。

疫情期间,人们不用上班打卡,没有工作压力,熬夜刷手机、追剧成了常态。对心脑血管病人来说,经常熬夜增加心律失常的发生风险,还可能诱发心绞痛。

建议大家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每天保持7~8个小时的理想睡眠,不要熬夜,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持健康。

第四,少盐、少油,饮食清淡

因为足不出户、足不出区,有些患者可能会有大量进食的冲动,这样非常不利于身心健康。

对于不同的患者,张欣医生给出了不同的建议:

●高血压病人:要遵循低盐饮食。建议每人每天的用盐量在6克以内,高盐饮食不利于心脏健康;

●糖尿病病人:要遵循低糖饮食。除了少吃含糖的食物之外,白面、大米这些富含淀粉的食物,也会升高血糖,所以不能吃太多;

●高血脂病人:建议低脂饮食,不要吃油炸食物。

需要注意的是,也不能矫枉过正。“滴油不沾、不吃米饭”等做法也是不对的。

对于心脑血管病人来说,监测好血压、血糖和血脂三项指标,是预防脑血管意外非常重要的一环。

第五,适当进行轻度运动

封控区的病人虽然活动范围有限,但也要适当运动,对心肺功能的恢复有一定的帮助。尤其是心脏病患者,长期卧床还容易形成下肢血栓。

选择哪种运动好呢?尽量以轻度运动为主,例如散步、打太极等。

一旦运动过程中出现心慌、气短、乏力的症状,说明活动量已经超过你的身体承受极限,要立即停下来休息。

第六,视情况接种疫苗

《黄帝内经·素问》中提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意思就是我们只要免疫力强,就不容易被病毒入侵,自然就不会生病。

新冠病毒是一种新型病毒,我们人体对它并没有天然的免疫力,所以打疫苗是预防感染的有效途径。

那么,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能不能打疫苗呢?

病情稳定的患者是可以打疫苗的。但如果患者处于心衰发作期、心绞痛发作期,就要暂缓接种。

在疫情防控特殊时期,我们要牢记防疫原则:少出行、戴口罩、少聚集。心脑血管病人还要加强自我管理,合理用药、规律作息,控制好复发风险。

声明:本文旨在提供医学健康领域的一般信息,无法代替专业医疗建议、诊断或治疗。文章内容基于当前的医学知识和研究,但医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领域,信息可能随时更新,因此建议读者获取最新的医学指导。如果您是患者,请在做出任何健康决策前咨询合格的医疗专业人员。本文中的信息不应作为自我诊断或治疗的依据,紧急医疗情况应立即寻求专业医疗服务;如果您是医务人员,本文内容旨在作为教育和信息更新的资源。在临床实践中应用本文信息时,应结合您的专业判断和患者的具体情况。
查看全部

原创文章:方舟健客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举报
点赞

意见反馈

下载AP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