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为何喜欢过中秋?有健康相伴,才能长久团圆

健客医生官方号
阅读量:4431
关注

又到中秋月圆时,团圆佳期,秋满温情。

如果中秋有形状,那必然是圆的。

八月十五月儿圆,月下欢聚人团圆,香甜的月饼是圆的,围坐的桌子也是圆的。

圆,是团圆,是圆满。正如《说文》里讲:圆,全也。任时代变迁、岁月流转,圆始终寄托着中国人千百年来的美好祈愿。

花好月圆时,祈愿人圆满。在中国人心中,最大的圆满不过是简单淳朴的小知足,祈望游子归乡、阖家健康。

人间至味是团圆

据史书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唐朝时成为固定的节日,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期已经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主要的节日之一。

古代帝王有秋天祭月的礼制,神话里有月神之说,民间也有赏月寄情的习俗,人们向着一年中最为皎洁明亮的圆月,虔诚道出心底的“向圆之心”,不求大富大贵,惟愿平安圆满。

中秋又称“团圆节”,明代《西湖游览志余》写道“八月十五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之所以象征团圆,一因古代战火连绵,人们渴望阖家团聚;二因古人对自然现象缺乏认识,常蕴悲欢离合于月亮圆缺,人们向往美好生活,自然就从天上月联想到人间圆。

中秋的意义,从不在于月饼和柚子,而是团圆二字。

年少时,全然无法体会“月是故乡明”;成年后,才真正懂得“每逢佳节倍思亲”。万家度良宵,火树银花不夜天,而有人正在通宵达旦埋头工作,有人生活所迫不敢回家,有人离家千里对影自怜。

成年人的世界有太多无奈,不是不想回家,而是回不了家。异乡的中秋,没有家人陪伴,不过是一个寻常的周末,总归是少了点节味。

月圆了,愿人也能团圆,千里共婵娟。纵使分隔两地,遥遥相望,天涯共此时,共赏一轮月,也能拾获“圆”的欢喜。思念与牵挂,便是最好的团圆。

有健康才有团圆 

当然,月亮再圆,都不及与家人健康团圆。健康是团圆的基础,是家庭的财富。

无论出行在外,还是回家团聚,都别忘了守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这个中秋,你负责团圆回家,我负责健康到家,下面奉上健康过节锦囊,请收好!

1、合理膳食,平衡油脂

团圆佳节,聚餐少不了,切记不要暴饮暴食,以免增加肠胃负担,导致消化不良、肠胃炎等。节日期间需多留意老人、孩子的饮食,老人的咀嚼消化能力较弱,孩子易贪嘴、偏食,吃得多、吃得急都可能引起肠胃不适,也影响营养吸收。

作为传统美食,吃月饼是过节必不可少的仪式感。但月饼高油高糖,不宜多吃,可配合蔬果和清茶,既清新解腻,又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饭后可和家人一起散步消食。

2、起居有常,劳逸结合

虽然是在假期,仍需保持规律作息,不熬夜、不赖床。贪睡虽爽,但容易导致生物钟混乱、剥夺夜间睡眠,进入熬夜-晚起的恶性循环。平日生活节奏快,总是步履不停,不妨趁此机会,在家周围走走看看,劳逸结合,减少久坐,每天散步慢跑半小时,让自己神清气爽、身心愉悦地迎接假期。

3、出行防护,安全过节

节假日期间,要加强自我防护不松懈,坚持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做好个人卫生,避免前往人群聚集、空间密闭、通风较差的场所。

如需出行,要备好口罩、手消等防护用品,提前了解目的地疫情情况及防控政策;旅途中全程佩戴口罩,做好个人健康监测,若出现发热、干咳等可疑症状,应尽快到就近的医疗机构就诊。

月圆人团圆,健康过佳节。团聚的温度,方舟健客与您一起守护!

声明:本文旨在提供医学健康领域的一般信息,无法代替专业医疗建议、诊断或治疗。文章内容基于当前的医学知识和研究,但医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领域,信息可能随时更新,因此建议读者获取最新的医学指导。如果您是患者,请在做出任何健康决策前咨询合格的医疗专业人员。本文中的信息不应作为自我诊断或治疗的依据,紧急医疗情况应立即寻求专业医疗服务;如果您是医务人员,本文内容旨在作为教育和信息更新的资源。在临床实践中应用本文信息时,应结合您的专业判断和患者的具体情况。
查看全部

原创文章:方舟健客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举报
点赞

意见反馈

下载AP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