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的女性都会感染HPV,这些宫颈癌知识每个女人都要知道

健客医生官方号
阅读量:6383
关注

癌症是导致我国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

国家癌症中心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平均每天超过1万人确诊癌症,不仅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但随着人类对癌症的认识不断深化,人们逐渐意识到癌症是可防可治的。

4月15日-4月21日是第28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本次的主题是“癌症防治,早早行动”。

为了进一步提高大家的防癌意识,方舟健客推出《科学抗癌·健康生活》全国肿瘤防治周专题,帮助大家科学合理地预防癌症。

宫颈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在我国女性恶性肿瘤中居第二位,仅次于乳腺癌。

据世卫组织(WHO)2020年统计数据,全球新发宫颈癌病例约60万例,死亡病例超过34万例。平均每分钟新增1名患者,每2分钟就有1名女性死于宫颈癌

4月11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发布肿瘤和血液病相关病种诊疗指南(2022年版),包括15个我国常见肿瘤单病种。其中,宫颈癌诊疗指南(2022 年版)从宫颈癌的病因学、临床表现、诊断检查、分类和分期、治疗、随访等方面给出了建议。

指南提出,近年来宫颈癌的发病有年轻化趋势,有必要在全国范围内规范宫颈癌的诊断与治疗。另一方面,宫颈癌的发生可通过对癌前病变的检查和处理得以有效控制。西方国家的经验显示,宫颈癌的发生率在密切筛查的人群中减少了70%-90%。

这6种情况需警惕宫颈癌

宫颈癌是目前唯一一个病因明确的癌症,99.7%以上的宫颈癌都是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的。

要明确的是,感染HPV≠宫颈癌。只有长期、持续的高危型HPV感染,才会增加宫颈癌前病变的风险。

在妇女一生中,感染高危型HPV的概率达70%以上,但只有不到10%的妇女发展成宫颈癌或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因为多数人的HPV感染为一过性,可靠自身免疫力清除。

除高危型HPV持续性感染的作用外,一些行为也是导致宫颈癌发生的外源性危险因素。

以下6类情形,可能增加HPV感染的风险,要格外警惕:

1.性传播因素:初次性生活过早、多个性伴侣或性伴侣有多个性伙伴、性卫生不良或有性传播疾病病史;

2.月经及孕产因素:初潮过早、早婚早育、多孕多产、经期、产褥期卫生不良;

3.吸烟;

4.口服避孕药;

5.自身免疫性疾病或者长期免疫抑制(如肾移植患者需要长期口服免疫抑制药物);

6.营养状况不良,营养失调:如β胡萝卜素、叶酸、维生素A、维生素 C 缺乏、微量元素的失衡等。

宫颈癌的早期信号别忽视

人体感染高危病毒后,通常没有任何症状。病毒潜伏多年,才会引起宫颈细胞变化,发生“癌前病变”。而从癌前病变发展到宫颈癌,可能长达十多年的时间内,依然不会感到明显不适。

随着病变严重程度的增加,会出现性交后阴道出血,异常白带如血性白带、白带增多且异味,不规则阴道出血或绝经后阴道出血等表现,这时往往已经错过了宫颈癌的早期阶段。

然而,很多人会将这些信号误认为是阴道炎,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以致病情进展。

第一道防线:接种HPV疫苗

想要远离“女性健康杀手”宫颈癌,目前最有效的手段就是疫苗接种。

指南建议,可按照适宜的年龄接种HPV疫苗,以预防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

接种 HPV 疫苗,不仅能预防宫颈癌,还能降低阴道癌、肛门癌等其他癌症风险,以及造成生殖器疣的HPV感染,对健康意义重大。

第二道防线:定期筛查

当然,接种了疫苗并不意味着万事大吉,之后也要定期体检筛查。疫苗可以保护人体不感染病毒,而筛查可以及时发现病毒感染。

宫颈/阴道细胞学涂片检查及HPV 检测是现阶段发现早期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初筛手段。建议性生活开始3年后或21岁以上有性行为的女性,无论是否打过 HPV 疫苗,都应该参加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TCT)+HPV筛查,并定期复查。

第三道防线:癌前病变的及时诊疗

只要定期筛查、及时发现癌前病变,对其进行规范的治疗和定期的随访,就能有效地杜绝宫颈癌的发生,这是阻击宫颈癌发生的第三道防线,也是最后一道防线。

三级预防措施相结合,才能更有效地预防和减少宫颈癌的发生及死亡。

声明:本文旨在提供医学健康领域的一般信息,无法代替专业医疗建议、诊断或治疗。文章内容基于当前的医学知识和研究,但医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领域,信息可能随时更新,因此建议读者获取最新的医学指导。如果您是患者,请在做出任何健康决策前咨询合格的医疗专业人员。本文中的信息不应作为自我诊断或治疗的依据,紧急医疗情况应立即寻求专业医疗服务;如果您是医务人员,本文内容旨在作为教育和信息更新的资源。在临床实践中应用本文信息时,应结合您的专业判断和患者的具体情况。
查看全部

原创文章:方舟健客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举报
点赞

意见反馈

下载AP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