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应性皮炎(AD)湿疹的外用抗炎治疗你了解吗?

特应性皮炎(AD)/湿疹是皮肤科发病率最高的炎症性疾病,尤其是近几十年来,随着环境污染加重,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深,特应性皮炎(AD)/湿疹的发病率越来越高。那么特应性皮炎(AD)/湿疹是怎么发生的?该如何治疗呢?
特应性皮炎(AD)/湿疹发病机制的三大因素
这三个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导致了皮肤的炎症。特应性皮炎(AD)/湿疹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瘙痒性、炎症性的皮肤病,与患者的遗传过敏体质相关,患者不仅仅有皮肤炎症,一部分患者还会有过敏性鼻炎和哮喘。
特应性皮炎(AD)/湿疹的治疗核心
特应性皮炎(AD)/湿疹主要有三个特征:瘙痒,屏障功能的障碍,以及异常的炎症。我们在治疗的时候,也要以这三个方面为靶点,控制瘙痒,通过保湿来恢复皮肤的屏障,控制炎症。
治疗特应性皮炎(AD)/湿疹的重点核心是抗炎,它是一切治疗的基础,90%以上的特应性皮炎(AD)/湿疹患者都可以通过外用抗炎治疗让炎症得到有效的控制。
那么如何选择外用抗炎治疗?
抗炎治疗的外用药主要有以下两种:
糖皮质激素如果使用不当的话,是会产生一些不良反应的,例如皮肤萎缩,尤其是面部皱折部位,面部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口周皮炎,多毛,皮肤易感性增加,激素性痤疮,接触性皮炎等等。
而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它没有激素的副作用,所以它长期使用是非常安全的。因此在皮肤炎症控制之后,可以长期地使用外用钙调磷酸酶抑制剂。
外用糖皮质激素的使用原则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需要根据皮损的部位以及性质来选择合适剂型,一般来讲,对于渗出多的,可以选择溶液剂或者油剂;渗出少的可以选择乳膏;肥厚性皮损部位可以选择软膏。
需要根据部位、病期以及年龄来进行选择。
对薄嫩部位(头面部、颈部、肘窝、乳头、手腕、会阴部、腘窝等)可选择中效或者是弱效的激素;对于肥厚性皮损部位可选中效、强效激素;
在疾病的急性期(主要表现为成片的红斑和丘疹,或是肉眼未见的水疱,严重时出现大片渗液及糜烂,瘙痒剧烈),往往选择中效或者强效激素;慢性期则可以选弱效;
儿童我们往往首选中弱效激素;成年人可以选择中效或者强效激素。
急性期可以一天2次,炎症得到控制之后可以一天1次,缓解后可以隔天一次,逐渐减量,这样可以达到有效的治疗效果,并降低副作用。用药不超过2、3周,一般是不会有明显副作用的。
指尖量用药,从药膏管挤出一个食指末节的量。一个指尖单位的药量可以涂抹一个巴掌或至多两个巴掌的面积,在皮疹患处薄薄地涂一层就够了,过度用药和用药不足都是不对的。
因为糖皮质激素毕竟存在一些副作用,所以很多家长还是会有点担心。大概在20年前,钙调磷酸酶抑制剂成功问世,之后在皮肤科应用越来越广泛,受到越来越多医生以及患者的青睐。

转自微信公众号感知关爱AD
医生投稿:文章来源于医生投稿,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