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熬夜,谁更要命?《Science》子刊:男性熬夜的危害远大于女性

学术前沿官方号
阅读量:263
关注

熬夜几乎是每个现代人都会出现的一个通病,而且大家似乎都有自己“不得不熬夜”的理由:

我熬的不是夜,是自由。

熬夜是因为没有勇气结束这一天。

等等再睡,具体等什么,我也不知道。

......

虽然熬夜会让人感到兴奋和愉悦,但对于身体健康而言,再快乐的熬夜也是一种负荷。

9万人数据:熬夜对男性伤害更大

近日,《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科学转化医学)杂志发布了一项研究,发现与日间工作相比,夜间工作对男性健康造成的伤害更大;与女性相比,男性更容易受到夜间工作对生物钟的干扰,从而导致代谢综合征和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发病率增加

该研究团队首先进行了小鼠实验,他们将一组雌性及雄性小鼠分别置于昼夜失调的状态,模仿“三班倒”工作制度。为了唤起更强烈的反应,研究人员还模拟了很多夜班族的进食方式,给所有小鼠喂养高脂食物。

随后,研究人员对这两组小鼠进行了基因、微生物、生理等多个层面上的检测,发现与雄鼠相比,雌鼠表现出了更强健的节律活动,也更容易适应昼夜失调带来的生物钟干扰。

(行为和转录节奏的性别差异)

除此之外,“三班倒”的雄鼠在各项指标上都出现了异常改变,不仅肝脏转录组节律性出现异常,肠道菌群失调、心血管代谢(高血压、高血脂)异常等问题也出现了,甚至与糖尿病相关的细菌数量也会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富集。

研究人员猜测,这可能与女性雌激素有关。为此,他们移除了一部分雌鼠的卵巢,使得它们无法产生雌性激素。出乎意料的是,被移除卵巢的小鼠在面临昼夜节律失调时,受到的保护作用显著降低了,这表明雌激素或许是雌鼠受伤害程度更低的原因。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雌性激素是唯一的影响因素,可能还有其他未知的因素发挥着保护雌性健康的作用。

(相比于雌性,雄性体内微生物群受到了严重影响)

以上的实验是在小鼠的身上进行的,那么人类群体是否也会出现类似的现象?

于是,研究人员对9万多名英国昼夜轮班工作者的健康状况进行了分析,发现男性更容易受到夜间工作的影响,与日间工作的相比,夜间工作的男性罹患代谢综合征的风险增高,表现为腹部脂肪堆积,血压、胆固醇、血糖等升高。而这与小鼠实验结果相似。

总之,这项研究揭示了熬夜对健康造成的影响是存在性别差异的,尤其是男性更容易受到长期熬夜带来的危害。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研究表明熬夜对女性的健康损伤较轻,但并不意味着没有损害,毕竟熬夜对健康造成的危害是众所周知的。

不得不熬夜,如何补救?

早在2007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就将熬夜(涉及昼夜节律打乱的轮班工作)归类为2A类致癌因素。此外,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睡眠质量与心血管疾病、阿尔茨海默症等诸多疾病高度相关。

尽管大家都知道“熬夜不健康”,但实际上很少有人能做到不熬夜。比起因为学习和工作等不可控因素导致的熬夜,更多人是在主动熬夜。白天忙于学习和工作,只有晚上的时间才属于自己,所以很多人紧紧抓住睡前仅剩的闲暇时间,刷手机、玩游戏,迟迟不愿睡觉。

主动熬夜其实是一种“消极的过度补偿”,这种方式所换来的暂时性快乐是以牺牲健康为代价的。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方面,要提升白天的工作效率;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娱乐时间的自控力。把握手里所拥有的时间,才有可能避免夜晚的报复性熬夜。

如果你不得不熬夜,想要抵消熬夜对健康造成的损害,那需要注意以下这几点:

1、宵夜可以备一些水果、坚果、清淡的粥菜等,补充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

2、抽空眯一会,如果第二天仍然觉得疲劳,可利用午休时间,让身体休息休息。

3、平时坚持适量的有氧运动,比如慢跑、游泳等。

4、注意缓解压力,比如听一些舒缓的音乐等,保持心情舒畅。

最后,希望你能够放下手机和你的千头万绪,把睡眠还给夜晚。

*除标注外,文中图片源自摄图网,已获平台授权

参考资料:

[1] Seán T. Anderson et al, Sexual dimorphism in the response to chronic circadian misalignment on a high-fat diet, 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2023). DOI: 10.1126/scitranslmed.abo2022

[2]生命时报.《同样是熬夜,男性“内伤”更严重》.2023-05-23.

[3]新浪财经.《熬夜致癌又被证实 研究表明昼夜紊乱提高患癌及心衰风险》.2020-12-18.

声明:本文旨在提供医学健康领域的一般信息,无法代替专业医疗建议、诊断或治疗。文章内容基于当前的医学知识和研究,但医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领域,信息可能随时更新,因此建议读者获取最新的医学指导。如果您是患者,请在做出任何健康决策前咨询合格的医疗专业人员。本文中的信息不应作为自我诊断或治疗的依据,紧急医疗情况应立即寻求专业医疗服务;如果您是医务人员,本文内容旨在作为教育和信息更新的资源。在临床实践中应用本文信息时,应结合您的专业判断和患者的具体情况。
查看全部

原创文章:方舟健客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举报
点赞

意见反馈

下载AP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