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的大肠癌因它而来!身体有4个表现,可能是肠道长息肉了

健客医生官方号
阅读量:1176
关注

息肉这个东西,想必大家并不会陌生。

肠息肉就是长在肠管内面的“肉疙瘩”,我国总体发病率约为1.6%~12.0%。中年人群发病率更高,达10%~30%。

肠息肉与肠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当查出肠息肉时,大部分人都会感到焦虑:会不会发展成肠癌?

事实上,绝大多数肠息肉在肠镜下就可以切除,大家不用太过担心。

01

肠息肉是怎么来的?

目前肠息肉的具体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大量研究表明,肠息肉的发生、发展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遗传:息肉形成与基因突变和遗传因素有密切关系,家族成员中有结直肠癌或结肠息肉的人群,肠息肉发生率明显升高。

身体存在肠道炎症性疾病:若患有慢性溃疡性结肠炎、肠结核、克罗恩病、血吸虫病等疾病,可能引发炎症性肠息肉。

饮食因素:长期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饮食者,肠息肉发生率较高。

生活习惯:长期久坐、缺乏运动的人,肠息肉的发生率也明显高于其他人群。另外,吸烟、喝酒也是肠息肉的危险因素。研究显示,吸烟史在20年以上的人,更容易出现较大腺瘤。

超重:身体质量指数(BMI)≥25kg/m2是肠息肉发生的独立风险因素。

年龄:随着年龄增长,肠息肉发生率显著升高,中年人群,肠息肉发病率高达10~30%。

性别:男性较女性高发。

感染幽门螺杆菌(HP):HP感染是肠息肉发生的危险因素,对于感染HP的结肠腺瘤性息肉和增生性息肉的患者,建议立即进行息肉切除术。

02

肠道出现息肉时,身体会有4个表现

肠息肉起病隐匿,大部分患者并无症状,所以不容易及时发现。部分患者可能会有以下4个表现:

便血、贫血:当息肉直径≥1cm,由于粪便压迫或刺激,可导致息肉表面糜烂或溃疡,出现便血。主要表现为间断性便血或大便表面出血,便血多呈鲜红色。

排便习惯改变:有些患者以便秘为主要表现,有些则主要是腹泻,部分患者还会出现便秘和腹泻交替的情况。

腹痛:多发性直肠息肉常伴有腹痛、腹泻等表现,如有继发性感染,稀便内常有泡沫,气味秽臭。

大便性状改变:粪便排出时变细或者呈扁形。

03

息肉发展成肠癌需要5~10年

相关研究表明,95%的大肠癌是由肠息肉逐步演变而来。

但并不是所有息肉都会发展成癌。

肠息肉的恶变概率还跟以下三方面因素有关:

息肉的大小:息肉的直径越大,恶变的风险越高,大于2cm的息肉恶变率显著上升;

息肉的数量:多发息肉的恶变率高于单发息肉;

息肉类型:管状腺瘤恶变率相对较低,绒毛状腺瘤恶变率较高。

另外,息肉发展成肠癌一般需要5~10年,所以只要早发现、及时干预就可以将肠癌扼杀在摇篮里。

04

预防肠癌,从筛查肠息肉开始

《中国结直肠息肉冷切专家共识》中明确指出,大部分散发性结直肠癌由结直肠息肉发展而来,结肠镜筛查发现并切除是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有效手段。

对于年龄在40岁以上、有肠息肉家族史、不健康饮食习惯、久坐少动等高风险人群,以及出现上述症状的人群,可以在身体情况允许的情况下进行肠镜检查,看体内是否存在息肉。

目前,临床肠息肉以内镜下治疗为主,通过肠镜的检查,可以明确息肉的大小、位置,如果肠息肉不是很大、数量不多,医生可以直接在内镜下切除息肉。

数据显示,经内镜摘除腺瘤息肉,可使结直肠癌发生率降低76%~90%。

最后,给大家分享几个预防肠息肉的方法:

1.三餐规律,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少吃高脂、油炸、腌熏食品。

2.戒烟限酒、避免久坐、适当运动,将体重控制在正常范围。

3.对于无症状人群,至少40岁左右做一次肠镜检查;高危人群建议35岁左右做一次肠镜检查。长过息肉的人群,镜下切除后也要定期复查,避免息肉复发。

编辑 | 古玥

图源 | 摄图网

参考文献:

[1] 朱宝欣,刘娜,蔡元雪. 无症状人群结直肠息肉筛查的风险指标分析[J]. 右江医学,2019,47(8):595-599.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9.08.009.

[2] 张宝顺,杨玉菊,杨奎龙,等. 直肠息肉临床常见症状及特例分析[J]. 中国农村卫生,2014(z2):131-131.

[3] 曹中华,高峰. 结直肠息肉患者的临床症状对其病情的提示作用分析[J]. 当代医药论丛,2020,18(20):126-129. DOI:10.3969/j.issn.2095-7629.2020.20.095.

[4] 侯运萌,李海,王李安,等. 结肠息肉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及胃息肉的关系[J]. 中国内镜杂志,2023,29(3):73-80. DOI:10.12235/E20220103.

[5] 刘文斌. 肠息肉一定会变成肠癌吗?需要治疗吗?[J]. 保健文汇,2021,22(20):29.

[6] 胃肠息肉 早发现早治疗防癌变.人民网.2023年01月11日

[7] 大肠息肉发生的十大相关因素,你了解多少?.澎湃新闻.2020-07-02

声明:本文旨在提供医学健康领域的一般信息,无法代替专业医疗建议、诊断或治疗。文章内容基于当前的医学知识和研究,但医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领域,信息可能随时更新,因此建议读者获取最新的医学指导。如果您是患者,请在做出任何健康决策前咨询合格的医疗专业人员。本文中的信息不应作为自我诊断或治疗的依据,紧急医疗情况应立即寻求专业医疗服务;如果您是医务人员,本文内容旨在作为教育和信息更新的资源。在临床实践中应用本文信息时,应结合您的专业判断和患者的具体情况。
查看全部

原创文章:方舟健客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举报
点赞

意见反馈

下载AP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