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DS新知会客厅|超越IPSS-R:IPSS-M预后评分系统如何引领MDS个体化治疗?

健客医生官方号
阅读量:2723
关注

引 言

骨髓增生异常肿瘤(myelodysplastic neoplasms,MDS)是一种以造血干细胞克隆增殖、骨髓增生异常、无效造血、外周血细胞减少,高风险发展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为特征的恶性疾病1。其临床病程和预后差异较大,因此,准确的预后评估对于制定合理的治疗策略、判断患者的疾病进展和生存情况至关重要。传统的预后评估系统,如国际预后积分系统(IPSS)、修订版国际预后积分系统(IPSS-R)和WHO分型预后积分系统(WPSS),在指导MDS治疗决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它们未充分整合分子异常信息1。最新的IPSS-M(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Scoring System–Molecular),即分子学国际预后积分系统是将基因组分析与血液学和细胞遗传学参数相结合,为MDS患者的预后评估带来了新的突破。

本期的“MDS新知会客厅”,来自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内科的陈丽梅教授分享的主题为《第5版WHO MDS最新分类及IPSS-M预后积分系统研究进展》,主题聚焦于IPSS-M的深度解析。陈丽梅教授凭借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对IPSS-M进行了全面且深入的讲解。

MDS预后分层系统:从传统到IPSS-M的进阶之路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中国诊断与治疗指南 (2019 年版)》在预后分组部分中指出,MDS患者常用的危险度分层系统包括IPSS、WPSS和IPSS-R1。首先,IPSS的危险度分级基于骨髓原始细胞比例、血细胞减少的程度和骨髓细胞遗传学特征1。其次,由于红细胞输注依赖及铁过载不仅会导致器官损害,还可能直接损害造血系统功能,进而影响MDS患者的自然病程,2011年修订的WPSS预后评分系统将评分依据中的红细胞输注依赖调整为血红蛋白水平,并作为一个可在患者病程任一时点进行评估的时间连续性评价系统1。IPSS-R由于其评估效力明显优于IPSS和WPSS,被指南推荐作为MDS预后评估的“金标准”1。然而,指南也进一步指出了IPSS-R存在的局限性:如目前尚不清楚其是否适用于接受化疗或靶向药物治疗的患者,同时,该系统未包含一些具有独立预后意义的因素,如红细胞输注依赖和基因突变,尤其是基因突变可能有助于更精准的预后评估1。 

IPSS-M:整合分子遗传学的精准分层

随着对MDS发病机制研究的深入,基因突变为疾病预后评估提供了新的视角。在此背景下,IPSS-M应运而生。2022年,发表在新英格兰杂志(NEJM)上的IPSS-M是近年来MDS预后评估领域的重要进展2。与既往评分系统相比,IPSS-M的最大突破在于整合了31个基因的体细胞突变信息,结合传统临床与细胞遗传学参数,构建了更为精细的六层风险分级(极低危、低危、中低危、中高危、高危、极高危),较IPSS-R的5级分层更细化2。并且,与IPSS-R相比,IPSS-M在所有临床终点上均提高了预后区分能力,并重新分层了46%的患者,显著优化了预后预测的准确性2

IPSS-M:动态评分与在线工具3

IPSS-M通过开放式网络计算器(https://mds-risk-model.com/) 实现个体化评分,支持参数缺失时的最佳、平均和最差情景预测。这一工具为临床医生提供了便捷的风险分层支持,尤其适用于资源有限的医疗中心。 

IPSS-M:https://mds-risk-model.com/

IPSS-M与其他预后系统的真实世界比较

敏感性与准确性优势

一项纳入255例成人MDS人群的研究,旨在根据真实世界数据进一步验证IPSS-M的预后效能,并比较不同评分系统对MDS患者的预后价值4

研究结果显示,IPSS-M在无白血病生存(LFS)预测方面表现优秀,具体而言4

在预测患者总生存(OS)方面,虽然WPSS的敏感性和准确性表现更优,但IPSS-M也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4

IPSS-M与IPSS-R的相关性较强,且IPSS-M使45%的MDS患者重新分层。这意味着 IPSS-M能够更准确地识别患者的真实风险,为治疗决策提供更可靠的依据4

与最佳支持治疗相比,去甲基化药物(HMA)均不能改善较高危(HR)或较低危(LR)组的OS和LFS。在接受HMA治疗的患者中,IPSS-M在评估OS方面的敏感性和适用性均优于IPSS-R,其C指数值为0.611 vs. 0.5824。 

结 语

IPSS-M通过整合分子标志物与临床参数,实现了MDS预后分层的精准化,重新定义了风险分类标准。正如陈教授强调:“IPSS-M不仅是评分工具的升级,更是向个体化医疗迈出的关键一步。临床医生需结合输血模式、分子动态变化等多维度信息,制定分层治疗策略。“ 未来,随着更多真实世界数据的积累和治疗靶点的发现,IPSS-M有望进一步推动MDS诊疗的标准化与精准化。

参考文献:

1.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中国诊断与治疗指南(2019年版). 中华血液学杂志,2019,40(2):89-97.

2. Bernard E, Tuechler H et al. Molecular 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Scoring System for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 NEJM Evid. 2022 Jul;1(7):EVIDoa2200008.

3. https://mds-risk-model.com/

4. Garbowski M, et al. ASH 2021 [Abstract #761]

HE-CN-2500030


声明:本文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医疗建议。本文内容是基于现有的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旨在为医生提供专业领域的知识更新和教育目的。在实施任何医疗程序、治疗方案或健康计划时,医生应依赖自己的专业判断,并考虑患者的个体情况。
查看全部

原创文章:方舟健客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举报
点赞

意见反馈

下载AP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