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阳了”,如何正确用药?这5点很重要!

健客医生官方号
阅读量:2615
关注

目前,全国各地正值新冠流行期,感染奥密克戎的人越来越多。与普通人相比,糖尿病患者自身免疫力普遍较低,且以老年人居多,因此更易感染。

虽然奥密克戎的致病力已明显降低,大多数人都是无症状或轻症,但糖友由于身体特殊性,还是要尽可能避免感染。万一感染了,也要学会科学应对,以免造成血糖波动、加剧病情。

新冠合并糖尿病,死亡风险更高

12月10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通报显示,60岁以上的老年人、有基础性疾病的患者是感染新冠病毒后引发重症的危险人群。而糖尿病就属于基础性疾病中的一种。

糖尿病患者由于免疫力相对低下,一旦感染,往往会出现一些合并症,甚至导致原来的慢性并发症加重,可能面临更高的死亡风险。

因此,糖友要做好自己的健康第一责任人,务必控制好血糖,同时更加注重个人日常防护,包括佩戴口罩、勤洗手、室内保持通风等。另外,还要定期筛查并发症,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如今,疫苗是预防新冠病毒感染的有效方式之一,许多糖友也担心接种疫苗会引起血糖波动,对此,同仁医院主任医师、北京市糖尿病防治办公室主任杨金奎教授表示,“只要没有出现急性并发症,糖尿病患者一般可以接种新冠疫苗,并属于优先接种疫苗人群。”

但如果出现急性并发症(如酮症酸中毒)或血糖控制较差等情况,就不要着急接种,待病情平稳再接种疫苗。

糖友“阳了”,用药须慎重

因人体特异性,感染奥密克戎后,会出现轻重不同的症状,有些只是发烧咳嗽,有些则出现腰背痛、呕吐等。

根据《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指引(第一版)》,基础疾病处于稳定期,无严重心肝肺肾脑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等需要住院治疗情况的感染者,可以采取居家治疗。

如果糖友血糖稳定,没有出现急性并发症,可以居家用药治疗。

对于无症状感染者,无需用药,只需要多喝水多休息即可。如果症状轻微,可以参照《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指引(第一版)》进行对症治疗。

值得注意的是,糖友居家治疗期间,还要做到以下五点:

心态要好。北京医院国家老年医学中心内分泌科主任、主任医师郭立新表示,焦虑也是引起血糖波动的高危因素,糖尿病患者如果长期焦虑,就会出现多种“应激激素”水平的升高,引起体内激素分泌失衡,容易加剧血糖异常。

血糖要稳。如果空腹血糖小于8.3mmol/L,可以继续观察;如果随机血糖大于13.9mmol/L,需要到互联网医院就诊或咨询专科医生调整降糖方案;如果血糖控制不理想,空腹血糖在9mmol/L以上,或是餐后血糖在15mmol/L以上,则要立即就医。

饮食要规律。饮食控制是稳定血糖的另一重要手段,如果饮食不规律或进食过少,可能发生低血糖。糖友感染新冠病毒后可能会出现味觉失常、食欲不佳的情况,可以在食物中加柠檬汁,刺激味蕾,增进食欲。

不要贸然停药。大部分的感冒药、退热药与降糖药物并不冲突,所以不需要停服降糖药或胰岛素,贸然停药还可能影响血糖。

不要乱吃药。糖尿病患者需要结合自身情况个体化选药,服药前一定要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按正确的用法用量给药。考虑到药物相互作用,正在服药的糖友,选择药物前也请咨询专业医师,防止不良反应的发生。

糖友用药小贴士

1. 不要使用含糖止咳药。急支糖浆、川贝枇杷膏等止咳药含有蔗糖,易造成血糖波动,糖友应该尽量避免。

2. 盐酸氨溴索口服液、氢溴酸右美沙芬口服溶液等药物也含有一定量的蔗糖,血糖平稳时可以服用,但需要关注血糖变化。

3. 合并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的糖尿病患者应慎用含有血管收缩剂(如盐酸伪麻黄碱等)的感冒药,可能会导致血压升高。

4. 发热超过38.5℃时,要及时吃退烧药,首选对乙酰氨基酚,地塞米松具有明显的升糖作用,不建议使用。

5.中成药藿香正气水中含有浓度较高的乙醇,乙醇会和一些降糖药(格列本脲、苯乙双胍、格列齐特、格列吡嗪、胰岛素)发生双硫仑样反应,正在服用上述降糖药物的人群禁用藿香正气水。

随着国务院疫情优化防控“新十条”措施落地,我国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在新的防疫形势下,每个人都要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做好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等措施。

另外,糖友居家期间也要制定科学的饮食和运动计划,加强运动、合理饮食、保证充足的睡眠,最最最重要的是保持血糖平稳,才能防范于未然,安然度过疫情。

参考资料:

[1]专家提示:慢性病患者感染新冠病毒引发重症风险更高 需注意防护.新京报.2022年12月10日

[2]糖尿病、肾病患者感染新冠后需注意什么?专家解读→.央视新闻

[3]《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指引(第一版)》


声明:本文旨在提供医学健康领域的一般信息,无法代替专业医疗建议、诊断或治疗。文章内容基于当前的医学知识和研究,但医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领域,信息可能随时更新,因此建议读者获取最新的医学指导。如果您是患者,请在做出任何健康决策前咨询合格的医疗专业人员。本文中的信息不应作为自我诊断或治疗的依据,紧急医疗情况应立即寻求专业医疗服务;如果您是医务人员,本文内容旨在作为教育和信息更新的资源。在临床实践中应用本文信息时,应结合您的专业判断和患者的具体情况。
查看全部

原创文章:方舟健客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举报
点赞

意见反馈

下载AP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