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癌症高发,竟然和蚝油有关?提醒家人:这3种调味料,能不吃就不吃!

健客医生官方号
阅读量:162
关注

蚝油,是中国人厨房中最常见的调味料,具有浓郁的咸香味与微甜的口感,不仅可以增添菜肴的鲜美,还能让食物更美观诱人。

可是,有人说,“蚝油吃多了会致癌,千万不要再吃了!”这样的说法,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呢?

01 变质的蚝油,有致癌风险

蚝油之所以鲜美,是因为其中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和营养物质。然而,蚝油开封后,如果存放不当(长时间置于常温环境中),很容易发生氧化分解,被有害微生物污染,引起腐败霉变。

变质后的蚝油,可能产生一种致癌物质,就是大名鼎鼎的一级致癌物“黄曲霉毒素”。

黄曲霉毒素十分耐热,即使经过烹饪时的高温加工,它也照样“毫发无损”。如果长期摄入黄曲霉毒素,癌症确实可能会找上门。

其实,只要按照正确的方法储存,就能大大避免这种风险。

蚝油开盖后,正确的储藏方法是放进冰箱(0-4℃)冷藏,开封后尽早在三个月内吃完。购买时最好选择小瓶装的,吃完再买新的。

02 蚝油添加剂多,吃了会致癌?

网传还有一种说法,认为“蚝油中含有添加剂谷氨酸钠,加热后会生成焦谷氨酸钠。焦谷氨酸钠是致癌物,所以蚝油加热后会致癌。”这种说法,则没有科学依据了。

谷氨酸钠是常见的增鲜剂,在国际上被认为是对人体安全的,可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且没有上限要求。

谷氨酸钠加热至120℃后,确实可能生成焦谷氨酸钠,不过这种物质并非致癌物,最多失去鲜味而已,所以这一点可以不用担心。

对于蚝油内食品添加剂的问题,只要购买的是符合国家标准的蚝油,一般不会给健康带来风险。

03 这3种调味料,最好少吃或不吃

1.土榨花生油

很多人不知道“原生态”的土榨油含有较多安全隐患。土榨油工艺简单,难以储存,尤其在高温季节容易变质。

由于没有精炼工艺,土榨油杂质多。而且用于榨油的花生、玉米可能被黄曲霉毒素(致癌物)污染,对身体有害。

此外,一些土榨油可能含有有害物质,如菜籽油中的芥子苷,棉籽油中的棉酚,还可能含有砷、铅、残留农药等。

加上土榨油的“烟点”低,烹饪时若温度太高,也容易产生有害物质。所以,尽量不要购买土榨油!

2.鱼露

鱼露是广东、福建地区部分沿海居民的传统调味品,由多种小海鱼长期发酵制成。然而,鱼露可能是导致胃癌的危险因素之一。

有实验研究已多次报道鱼露经亚硝化后具有致突变性。此外,有研究发现,胃癌高发区的鱼露中亦可检测出可疑致癌物。

减少摄入鱼露,结合其他防癌措施,对降低胃癌的发生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3.有异味的花生酱

花生酱中含有丰富的油脂,而油脂在接触空气和湿度的情况下容易氧化。氧化反应会导致花生酱变质,呈现酸败或刺激性气味。

如果发生霉变,产生了黄曲霉毒素,那么对身体健康就会有较大的危害。

为了避免花生酱的变质,建议将其放置于干燥、阴凉和密封的环境中。同时,定期检查花生酱的颜色、气味和质地,一旦出现异常气味,应立即停止食用。

参考资料:

[1]李克,于萍,张致新等.广东汕头地区食管癌高发区食物中危险因素的研究[J].癌症,2001(02):160-163.

[2]“原生态”土榨油存安全隐患[J].发明与创新(大科技),2015(07):51.

[3]陈曦. 11月谣言在“身边”,别信这些无稽之谈[N]. 科技日报,2021-12-02(008).

[4]俞顺章,穆丽娜,蔡琳.我国两地区上消化道癌症的危险、保护因素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07(02):88-92.

声明:本文旨在提供医学健康领域的一般信息,无法代替专业医疗建议、诊断或治疗。文章内容基于当前的医学知识和研究,但医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领域,信息可能随时更新,因此建议读者获取最新的医学指导。如果您是患者,请在做出任何健康决策前咨询合格的医疗专业人员。本文中的信息不应作为自我诊断或治疗的依据,紧急医疗情况应立即寻求专业医疗服务;如果您是医务人员,本文内容旨在作为教育和信息更新的资源。在临床实践中应用本文信息时,应结合您的专业判断和患者的具体情况。
查看全部

原创文章:方舟健客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举报
点赞

意见反馈

下载AP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