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这些误区你应该了解

健客医生官方号
阅读量:2682
关注

“得了艾滋就离死不远了”

“被针扎到就会染上艾滋病”

“蚊虫叮咬会传播艾滋病毒”

……


这些关于艾滋病的认识误区,你信了吗?


近年来,随着艾滋病宣传活动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到正确预防艾滋病的知识,提高了防护意识。

但总有些似是而非的谣言流传不断,增加了大家对艾滋的恐惧。

本期我们就来盘点下关于艾滋病的十大常见误区,一起正确认识艾滋病。


1

误区:高危行为后一定会中招感染


正解:高危行为后可以进行药物阻断,应在72小时内服用阻断药。

HIV病毒侵入人体后,从感染局部到复制扩散的时间,是72小时左右。

因此,当发生了可能感染HIV的行为,请及早、及时服用阻断药,阻断病毒的传播。

高危行为后的24小时,是阻断的黄金时间,阻断成功率接近100%。越早服用效果越好,且需要连续服用28天,才能成功预防感染。


2

误区:感染HIV,剩下的日子就不多了


正解:艾滋病已经成了一种可控的慢性病。

只要患者尽早检测确诊,并接受系统的抗病毒治疗,就可以和普通人一样生活,甚至达到预期寿命,并减少感染者对外界的传播风险。

面对艾滋病,我们还是要从源头预防,避免高危行为。不慎感染了HIV也不用过于恐慌,早发现早治疗,按时服药、定期检测,就可以很好地控制病情,带病生存。


3

误区:感染HIV就成了艾滋病患者


正解:感染HIV不一定会得艾滋病,艾滋病是HIV感染的最后阶段。

 HIV指的是艾滋病毒,而艾滋病(AIDS)是被HIV感染后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感染HIV后,患者会经历数月至数十年不等的急性期和无症状期。当免疫系统受到毁灭性破坏时,就进入了HIV 感染的末期,发展为艾滋病,出现明显的HIV相关症状,以及各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

只要及早发现HIV感染,规范用药,定期复查,就可以抑制HIV病毒的复制,保护免疫系统,避免进展至艾滋病。


4

误区:日常接触可以传播HIV


正解:与艾滋病患者的日常接触,是不会感染HIV的。

艾滋病有三大传播途径:血液传播、母婴传播和性传播。只有当含有艾滋病毒的血液或体液进入人体,才可能进行传播。

HIV多存在于感染者的血液、精液中,其他体液如唾液、尿液、泪液等的HIV含量极小,而且“见光死”,离开人体数分钟内就“领便当”,丧失了传染性。

所以,与艾滋病患者握手、拥抱、一起吃饭、共用厕所等,是不会传染艾滋病的。


5

误区:被“艾滋针”扎一下就会感染HIV


正解:在公共环境中被针扎到,几乎不可能感染艾滋病。

万一发生在公共场所被疑似“艾滋针”扎了,别慌张,首先明确是否被扎,弄清楚是否是“艾滋针”。即便针里真的有艾滋病毒,这种情况也不满足感染条件。

HIV传播需要满足三个基本条件:质量、数量和体液交换。被针扎一下满足了体液交换,但HIV病毒几乎不可能存活且足量,所以不用担心。

如果实在不放心,可以到各地的暴露门诊进行免费咨询和检测。


6

误区:感染HIV就成了艾滋病患者


正解:蚊子或其他吸血型昆虫的叮咬不会传播HIV。

据统计,蚊子叮咬HIV感染者后嘴上残留血液0.00004毫升,要反复叮咬2800次才可能引起HIV感染,所以大可放心。

而且,HIV在蚊子体内不繁殖,蚊子吸血后不会马上去叮咬下一个个体,也不会将已吸进体内的血液再注入被叮咬的人。


7

误区:双方都是感染者,就可以不戴套了


正解:如果双方都是HIV感染者,也不能进行无保护性行为,会有交叉感染风险。

HIV病毒株有很多亚型,你和性伴侣感染的不一定是同种亚型,交叉感染还会加剧破坏免疫系统,增加耐药的风险,影响抗病毒治疗效果。

另外,如果一方存在不规律服药,有可能通过性接触传播耐药病毒株,所以性行为过程中必须戴安全套。


8

误区:同性恋一定会得艾滋病


正解:性取向并不是致病因素,提高患病风险的是不安全的性行为。

艾滋病在男同性恋群体中更流行,是因为男性间的性行为更易导致黏膜破损和病毒传播。

喜欢同性,但没有发生高危性行为,就不是艾滋病的高危人群。

对同性恋的过分恐惧和排斥反而会加大同性恋者的隐蔽性,增加防治艾滋病的难度。


9

误区:HIV感染者不能要孩子


正解:HIV感染者也可以生出健康的孩子。

研究表明,有效的干预措施能使艾滋病母婴传播率降低到5%以下。

如果HIV感染者有生育计划,只要与医生积极配合,采用正确的药物和治疗,帮助胎儿抵御HIV,是可以有效降低病毒传递的。

需要注意的是,艾滋病毒感染者不建议用母乳喂养,可能会将HIV传染给孩子。


10

误区:平时都有好好服药,偶尔停药几天没关系


正解:艾滋病患者切忌随意停药,不按正常计划、剂量服药,非常危险!

艾滋病的抗病毒治疗对患者的依从性要求很高,按时按量服药的概率要达到95%以上,才能保证疗效,即每月漏服药物的次数不可超过2次。

如果经常出现漏服、晚服,体内药物浓度不足以抑制病毒复制,HIV的复制加快,体内病毒数量增加,进而会导致耐药概率增高,甚至治疗失败。

若偶尔晚服、漏服一次,不用过于恐慌,当漏服时间距离下次服药时间12小时以上,可以按量补服。


图片


 感染HIV并不是绝症,早发现,早治疗,规范用药,定期复查,就可以抑制HIV病毒的复制,保护免疫系统,过上和普通人一样的生活。

当然,最重要的是,尽量避免 HIV 感染的各种高危行为,不让自己暴露于危险之中,才是最好的阻断药。


参考资料:NCAIDS

文章审核专家:南方医院感染科 余涛 医生

声明:本文旨在提供医学健康领域的一般信息,无法代替专业医疗建议、诊断或治疗。文章内容基于当前的医学知识和研究,但医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领域,信息可能随时更新,因此建议读者获取最新的医学指导。如果您是患者,请在做出任何健康决策前咨询合格的医疗专业人员。本文中的信息不应作为自我诊断或治疗的依据,紧急医疗情况应立即寻求专业医疗服务;如果您是医务人员,本文内容旨在作为教育和信息更新的资源。在临床实践中应用本文信息时,应结合您的专业判断和患者的具体情况。
查看全部

原创文章:方舟健客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举报
点赞

意见反馈

下载AP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