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成糖尿病都是吃出来的!三种食物堪称“血糖杀手”,你可能天天吃

健客医生官方号
阅读量:114
关注

糖尿病是我国患病人数最多的慢性病之一,根据2021年的数据统计,我国20~79岁的糖尿病患者有1.41亿人,也就是将近1.5亿。

糖尿病不仅在中老年人当中十分常见,而且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加入了糖尿病的大军中。

那么,我国糖尿病患者为何越来越多?除了我国是人口大国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那就是“没吃对”。

01 七成糖尿病,是吃出来的

过去认为糖尿病的主要原因在于遗传因素和家族史,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获取的食物种类变得更加丰富,而饮食习惯的改变也导致了糖尿病患者数量剧增。

近期发表在《自然·医学》的一项研究显示,全球每年新发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有1410万例,其中约70%都与不健康饮食结构有关。

该研究还指出了导致T2DM的关键不良饮食因素分别为:

1、大量食用精米精面

精细主食如大米、白面等属于高GI(升糖指数)食物,这些食物消化吸收速度快,容易导致餐后血糖水平升高。

如果长期食用高GI食物,尤其是正餐外又加餐,不注重能量控制和食物搭配,会导致体内胰岛素的分泌持续增加,从而损伤胰岛β细胞,引发胰岛素抵抗。

2、大量摄入加工肉类

加工肉制品是指经过盐腌、风干、发酵等方式处理的肉类,如香肠、腊肠、火腿等,这些都属于高盐食品。高盐饮食可能会影响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影响血糖的正常调节。

此外,摄入过多的盐还会加重自身血管负担,引起血压升高,而高血压是糖尿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

3、全麦食物摄入不足

全麦食物包含更多的纤维、维生素、矿物质和植物化学物质,膳食纤维可以减缓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速度,降低餐后血糖的升高速度,并有助于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相较于精细加工过的食物,全麦食品对血糖的影响较小,如果摄入不足,反而会影响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

02 控制总热量摄入是关键

饮食管理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但并不意味着完全禁食或限制摄入,而是应该遵循个体化饮食治疗的原则,也就是需要根据自身身高、体重和日常活动水平来制定饮食计划:

第一步:确定体重状况

糖尿病人的体重决定了一天摄入多少饮食热量,而总热量是根据理想体重进行计算的,所以患者首先要知道自己体重状况。

标准体重简易计算公式:目前体重状况(%)=(目前体重-标准体重)÷标准体重×100%(注:标准体重(kg)=实际身高(cm)-105)

第二步:确定所需总热量

计算公式:每天所需总热量=标准体重×每公斤体重所需热量

糖尿病患者每天饮食所需提供的总热量是根据标准体重及工作性质估算的,不同体力劳动患者所需的热量不同,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举例:小明身高为175cm,体重85kg,是一名程序员。

标准体重:175-105=70kg

体重状况:(85-70)÷70×100%=21%,属于肥胖

每天所需总热量:70×(20~25)=1400~1750千卡

第三步:选好食物种类

糖尿病患者饮食应清淡、低脂少油、少糖少盐,避免摄入过多的热量和不健康的脂肪。此外,还应该限制食用油炸、烧烤、熏、腌制等加工食品,这些食物会给身体带来额外的负担,增加血糖波动的风险。

糖尿病患者食物种类推荐: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除了饮食,肥胖、缺乏运动、家族史等都是糖尿病的风险因素,患者不仅要进行饮食管理,还需要加强运动,并遵照医嘱按时服用药物。

目前临床常用药物包括二甲双胍、吡格列酮、多格列艾汀等药物。其中,多格列艾汀是我国自主研发的降糖新药,也是一款葡萄糖激酶(GKA)激活剂,其除了可以配合饮食和运动来改善血糖,也可以与二甲双胍联用于二甲双胍降糖不佳的患者。

研究表明,对于病程较短的新诊断T2DM患者,给予多格列艾汀治疗后,β细胞功能改善明显的血糖达标者,更易实现长时间临床缓解[4]。

总之,糖尿病并不可怕,通过合理饮食、适当运动、指导用药,大部分患者都可以较好地控制血糖。

参考资料:

[1]科普中国.《七成糖尿病,都是一口一口“吃”出来的!这5种吃法太害人!》.2023-05-02

[2]O’Hearn M, Lara-Castor L, Cudhea F, et al. Incident type 2 diabetes attributable to suboptimal diet in 184 countries[J]. Nature Medicine, 2023, 29(4): 982-995.

[3]《成人糖尿病食养指南 (2023年版)》

[4]Zhu,D, et al. Dorzagliatin in drug-naïve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a randomized,double-blind,placebo-controlled phase 3 trial.Nat Med(2022).

声明:本文旨在提供医学健康领域的一般信息,无法代替专业医疗建议、诊断或治疗。文章内容基于当前的医学知识和研究,但医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领域,信息可能随时更新,因此建议读者获取最新的医学指导。如果您是患者,请在做出任何健康决策前咨询合格的医疗专业人员。本文中的信息不应作为自我诊断或治疗的依据,紧急医疗情况应立即寻求专业医疗服务;如果您是医务人员,本文内容旨在作为教育和信息更新的资源。在临床实践中应用本文信息时,应结合您的专业判断和患者的具体情况。
查看全部

原创文章:方舟健客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举报
点赞

意见反馈

下载AP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