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冬至 | 进补养生防疫,试试这几个食疗方

健客医生官方号
阅读量:1664
点赞量:2
关注

12月22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冬至”,自此便进入了一年之中最冷的时期,数九寒天盼春归。

俗话说“冬至大如年”,冬至又被称为“小年”,此时年关将近,既是衡量物候的重要节点,也是进补养生的好时机。冬宜养藏,需注意收敛神气,保持肺气清肃。今天就来和大家讲讲,该如何养生保健、抵御寒冬?

藏:起居要保暖

冬令气候趋寒,天地阳气潜藏,适合养精蓄锐。依《黄帝内经》所嘱,应早睡晚起慎起居。建议在阳光出现后才外出活动,出门时可戴上帽子、手套、围巾,防寒保暖,预防感冒。

做好保暖,气血顺畅了,也可避免一些疾病的发生。从中医角度看,头为“诸阳之汇”,尤其是有心脑血管基础病的人群,头部保暖更为重要,以免受寒诱发呼吸道及脑血管疾病。

另一个需重点保暖的部位是脚。中医认为脚是人体的第二心脏,受凉易导致寒邪入侵,降低抗病能力。脚离心脏最远,供血慢且少;皮下脂肪薄,保温差,所以脚掌皮肤温度最低,易受寒,还可引起上呼吸道黏膜内毛细血管收缩,潜伏在鼻咽部位的病菌就会乘虚而入,引发感冒等疾病的侵袭。

此外,冬季寒冷干燥,空气湿度较低,应重点保护呼吸道,预防心血管疾病。应尽量增加室内湿度,使用加湿器,或在暖气房中喷湿窗帘、放一盆清水等。当前新冠感染者增多,干燥的天气更易加重嗓子不适的症状,除了对症吃药治疗,还要多喝水,同时做好室内通风与消毒。

养:食补正当时

《易经》有云“冬至阳生”,阴极之至,阳气始生。在中医看来,人只有体内阳气充足,才能祛病延年。而冬至这天阳气生发,正确食补,有助于益肾固阳,抵抗寒邪入侵。

冬令进补,同样需注意合理搭配,不宜过食辛辣、燥热、肥腻的食物,才能更好地吸收营养。中医将适合补益的食物分为几类:温补类,如鸡、羊肉、牛肉、鲫鱼等,易上火,不宜过多进食;平补类,如莲子、芡实、赤豆、大枣、燕窝、银耳等,寒温偏性不显,适合食膳进补;滋补类,如木耳、黑枣、芝麻、黑豆、海参、鲍鱼等,但要考虑脾胃功能,否则会把进补变添堵。

冬至这天,各地都有不少饮食风俗,南北方也大不相同。“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在北方,过节都要吃饺子来庆贺,由于饺子形似耳朵,就有了吃饺子代表不冻耳朵的说法。不妨试试养生馅的饺子,如胡萝卜羊肉馅,可补气温中,适合气血不足、脾胃虚冷的人;或者白萝卜猪肉黑木耳馅,可补虚益肾、顺气健脾。

南方地区则有冬至吃汤圆的习俗。汤圆的主要成分有糯米、芝麻、红豆等,均是温热性味,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养胃的作用。但要注意,汤圆不易消化,糖尿病患者、高血脂患者、胃肠消化功能不良者、年老体弱者等人群不宜多吃。

需要提醒的是,感冒、咳嗽、发热等患者,在康复期间不宜盲目进补,饮食应以营养、清淡为原则,宜少食多餐,选择易消化的食物,减轻脾胃负担。据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副主任中医师高三德介绍,针对冬季常见感冒,可对症食疗调理:风寒感冒者宜以辛温发汗解表为食疗原则,推荐调理食材有黄酒、红糖、粳米、葱白、芥菜、生姜、芫荽、苏叶等;

风热感冒者宜以辛凉解表为食疗原则,推荐以薄荷、淡豆豉、葛根、粳米、银花、茶叶、冰糖等食材来调理症状;

虚体感冒应以补益解表为食疗原则,可以生姜、大枣、党参、黄芪、太子参、白术、荔枝肉等食材来益补身体。

 随着新冠病毒致病性的减弱和疫情防控措施的优化实施,个人更应做好防护不放松,防寒保健,增强自身的抗病能力,才能平安健康过年关,迎接来年春暖花开。

声明:本文旨在提供一般性的健康信息,其中专业治疗知识仅供专业人士参考,不得作为医疗或诊断的依据,无法替代专业医疗建议、诊断或治疗。我们努力确保信息的准确性,但本文中的信息可能不全面,也可能不适用于所有个体的特定健康状况。读者在做出任何健康决策时,应咨询合格的医疗专业人员。对于依据本文内容采取的任何行动,本文作者、出版方或任何相关第三方不承担任何责任。若身体不适或需要咨询专业医疗问题,请前往专业医疗机构或咨询专业的医疗人员。
查看全部

原创文章:方舟健客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举报
点赞

意见反馈

下载AP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