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头发再生!辉瑞口服创新药国内开出首方,青少年“斑秃”有了新选择

健客医生官方号
阅读量:301
关注

秋冬季节,不少人表示脱发的问题更严重了。如果仅仅只是“掉头发”倒还好,但有的人却是直接成片失去头发,这就是所谓的“斑秃”。

如此影响美观的疾病,却偏偏喜欢找上爱美的年轻人。

据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皮肤科章星琪教授介绍,目前我国斑秃患者约400万,其中儿童及青少年发病率占斑秃总患者比例高达12.8%。但对于重症斑秃患者来说,尚无很好的治疗方法。

12月1日,辉瑞口服创新药物甲苯磺酸利特昔替尼胶囊在广东开出首方,为中国12岁及以上青少年和成人重度斑秃患者带来全新的治疗选择方案。

01 斑秃喜欢“盯上”青少年

斑秃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由于免疫系统的T细胞错误识别,攻击身体的毛囊,从而导致脱发。

斑秃通常发生在头皮上,但也会影响眉毛、睫毛、面部毛发和身体的其他部位。该病的严重程度不一,可以为小的斑片状脱发,也可以出现全秃甚至普秃。

全球范围内,斑秃终生发病率约为2%,超过80%的患者首次发病发生在40岁左右,40%的患者首次发病在20岁左右,首次发病年龄越早,终生罹患广泛疾病的风险越高。

据章星琪教授介绍,斑秃是一种异质性明显的疾病,患者之间有很大的差异,常侵犯于青少年以及中青年。虽然老年人也会发生斑秃,但症状往往比较轻。

在临床上,当脱发面积≥50%即为重度斑秃,儿童和青少年发生的斑秃,往往都属于比较严重的类型。

虽然斑秃不会致命,但脱发等症状会严重影响患者的学习和社交,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由于目前治疗方案有限等原因,高达70%的斑秃患者未接受治疗。部分斑秃患者因毛发脱落的症状产生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

02 斑秃新药利特昔替尼在国内获批

根据《中国斑秃诊疗指南(2019)》,斑秃的治疗目的是控制病情进展、促使毛发再生、预防或减少复发,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目前,斑秃的传统一线方案仍为药物治疗,包括皮损内注射糖皮质激素、外用强效糖皮质激素和口服糖皮质激素,有时还有局部的接触免疫疗法。不过,对于重度斑秃的治疗方法却非常有限。

10月19日,国家药监局(NMPA)官网宣布批准辉瑞的甲苯磺酸利特昔替尼胶囊上市,适用于12岁及以上青少年和成人重度斑秃患者。

利特昔替尼是一款每日一次的口服JAK3/TEC双机制药物,今年4月,《柳叶刀》杂志上发表了利特昔替尼的2b/3期研究结果。

图源:《柳叶刀》

结果表明,接受利特昔替尼治疗的患者中有23%在4周后头皮毛发覆盖率达到80%或以上,而接受安慰剂治疗的患者这一比例仅为1.6%。

利特昔替尼的获批,填补了既往青少年斑秃患者无药可医的诊治空白,也让成人重度斑秃患者有了更好的解决方案。

由于斑秃是一种免疫紊乱疾病,往往与精神压力、休息不好相关。所以除了用药以外,调整生活方式也是斑秃治疗的重要一环。

尽管基因和自身免疫因素,是我们无法控制的,但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可以注意调整饮食和睡眠,学会缓解精神压力,避免熬夜和不规律作息,这些做法都有助于预防和缓解斑秃。

参考资料:

[1]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毛发学组.中国斑秃诊疗指南(2019).临床皮肤科杂志.2020;49(2):69-72.

[2]Villasante Fricke AC,Miteva M.Epidemiology and burden of alopecia areata:a systematic review.Clin Cosmet Investig Dermatol.2015 Jul 24;8:397-403.

[3]King B,Zhang X,Harcha WG,Szepietowski JC,Shapiro J,Lynde C,Mesinkovska NA,Zwillich SH,Napatalung L,Wajsbrot D,Fayyad R,Freyman A,Mitra D,Purohit V,Sinclair R,Wolk R.Efficacy and safety of ritlecitinib in adults and adolescents with alopecia areata:a randomised,double-blind,multicentre,phase 2b-3 trial.Lancet.2023 May 6;401(10387):1518-1529.

声明:本文旨在提供医学健康领域的一般信息,无法代替专业医疗建议、诊断或治疗。文章内容基于当前的医学知识和研究,但医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领域,信息可能随时更新,因此建议读者获取最新的医学指导。如果您是患者,请在做出任何健康决策前咨询合格的医疗专业人员。本文中的信息不应作为自我诊断或治疗的依据,紧急医疗情况应立即寻求专业医疗服务;如果您是医务人员,本文内容旨在作为教育和信息更新的资源。在临床实践中应用本文信息时,应结合您的专业判断和患者的具体情况。
查看全部

原创文章:方舟健客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举报
点赞

意见反馈

下载AP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