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人容易感染乙肝?6类高危人群要注意
病毒性肝炎是全球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近年来,我国在病毒性肝炎防控方面取得了重大成绩。
但由于人口基数大、存量病人多,我国肝炎防控仍面临较大困难。更让人担心的是,很多人患病后还不自知,造成病毒继续传播,甚至发展成肝硬化、肝癌等疾病,严重威胁公民健康。
为了让大家更清晰得认识到病毒性肝炎的危害,及时做好防范,方舟健客于2021年11月22日邀请到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白菡开展《消除肝炎健康相伴》科普直播,今天特意整理成文,供大家学习。
病毒性肝炎家族的“五兄弟”
病毒性肝炎总共为五种,分别是甲肝、乙肝、丙肝、戊肝和丁肝。
甲肝和戊肝主要经消化道传播,一般不会造成慢性肝病,也极少致命。
丁型肝炎病毒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病毒,需要依附乙肝病毒才能复制,临床上有些患者抗病毒治疗效果不佳,有可能就是合并丁型肝炎病毒。
乙肝和丙肝是最常见的两种肝炎,也是肝癌的主要危险因素,传染性强、发病率高。很多患者感染后不自知,病毒大量繁殖,引起肝纤维化,最后甚至发展成肝硬化、肝癌。
没有症状,就没有得肝病?错!
老一辈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我自己的身体我知道。
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疾病发生,自己都能有所察觉。
甲肝和戊肝多为急性发作,所以症状会比较明显。乙肝和丙肝发病隐匿,病情进展慢,往往容易被忽略。不少患者等有症状时来就诊,已经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期。
“人体其实就像一台精密的机器,偶尔也需要进行全面的保养。”所以,白菡建议高危人群要重视体检,以防疾病趁虚而入。
尤其是乙肝、丙肝的高危人群,每年至少要做一次肝功能检查。
高危人群包含以下几类:
1.有肝炎家族史,尤其是近亲中有乙肝、丙肝感染的
2.经常输血、透析的患者
3.有吸毒经历的人
4.没有接种过乙肝疫苗的人
5.有过文身、扎耳等经历的人
6.有多个性伴侣、发生过高危性行为的人
慢性乙肝发展的四个阶段
乙肝病毒感染后,会经历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叫免疫耐受期
一般是指病毒与机体共存的状态,这时免疫系统既不能识别病毒,又不能有效清除病毒,病毒也不会攻击肝细胞,所以肝功能仍是正常的。
这个时期的病毒载量非常高,乙肝表面抗原(HBsAg)较高、乙肝病毒e抗原(HBeAg)阳性,但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持续正常,肝脏组织病理学检查无明显炎症坏死或纤维化。
此时免疫系统不能跟抗病毒药物产生协同作用,所以治疗效果较差。
第二个阶段:免疫清除期
随着免疫系统的觉醒,人体开始识别并清除乙肝病毒,免疫应答弱的个体不能清除乙肝病毒,成为慢性乙肝,HBV-DNA载量较高,ALT持续性或间歇性升高者,可出现肝组织学坏死炎症、肝纤维化可快速进展,部分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和肝衰竭。
免疫清除期是乙肝抗病毒治疗的最佳时期,使用规范的药物治疗后,能将乙肝病毒感染快速控制。
第三个阶段:非活动或低(非)复制期
这个时期就属于我们常说的“小三阳”,HBV DNA持续低于最低检测下限,ALT水平正常,肝组织学无炎症或仅有轻度炎症。
这个阶段的患者,发展成肝硬化和硬癌的风险大大降低。
第四个阶段:再活动期
处于非活动期的患者,如果病情控制不佳,病毒也会再次反弹,进入再活动期,多数表现为HBeAg阴性、抗-HBe阳性,HBV DNA活动性复制、ALT持续或反复异常。这些患者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的风险较大。
患者治疗期间别忘复查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并不是吃了抗病毒药物就万事大吉,患者还需要定期复查。
定期复查可以让医生及时了解抗病毒治疗的效果,知晓患者治疗过程是否有不良反应,同时还能监测病情进展,若是发生肿瘤,能立即实施治疗方案,避免引发更严重的后果。
对于乙肝病毒携带者,每6个月进行血常规、生物化学、病毒学、AFP(甲胎蛋白)、超声和无创肝纤维化等检查。
如果是慢性乙肝患者,则每3~6个月复查一次。
原创文章:方舟健客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