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岁大学生突发脑出血病故!年轻人发生脑出血,原因其实很简单

“不要用嘴巴出气,用鼻子呼吸。”
“明伦校区在哪?我只知道有个龙子湖校区。”
“你舍友在不在,能不能发一下微信位置~”
“这都上大学了,也都20多岁的人了……我看你也啥事没有啊……”
日前,“河南大学一大三女生脑出血去世”的消息,受到广泛关注。
据北京青年报消息,女生今年20岁,脑出血发作时曾打120求救,进行了长达8分钟的通话,但一直没等来救护车。
最终因抢救无效离世。
(图源:网络)
其父亲彭某表示:“女儿从小身体健康,没有这方面的疾病。”
很多人常说,脑出血是一种“老人病”,而这个学生不过20岁,没有基础病,为什么会突发脑出血?今天我们一起来揭晓背后的原因。
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占全部脑卒中的20%~30%,急性期病死率为30%~40%。
在临床上,脑出血多发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尤其是高血压患者,发病率更高。
但这并不代表,年轻人就能仗着自己年轻“为所欲为”。
近年来,脑出血发病率逐渐年轻化,20~30岁的脑出血患者在临床上并不罕见。
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是脑出血的常见危险因素,但不良生活方式对年轻人脑卒中的发生起更重要的作用。
由于长期超负荷工作,再加上高油、高脂饮食,长期吸烟、喝酒、熬夜、缺乏锻炼等不良生活习惯,血管负荷过重,逐渐“变硬”、“老化”,进而导致脑出血的发生。
脑出血的发生多数非常突然,如果不及时施救,很有可能致残、致死。
但部分病人在发病前还是有一些症状的:
1.突然无故出现剧烈头痛;
2.突然出现一侧面部、胳膊、手指的麻木,有时还伴有流口水、呕吐、言语不清的症状;
3.突然眼前发黑,或一只眼睛视物模糊、出现重影;
4.感觉非常疲惫,睡不够,有些甚至会出现昏迷;
5.突然出现眩晕、行走困难。
如若出现以上症状,别犹豫,要尽快就医诊治。
部分年轻人总以为自己身强体壮,对小病小痛不屑一顾,最终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
其实想要预防脑出血,只需要牢记以下8点。
1.积极治疗原发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都是脑出血的高危因素,尤其是高血压,因此这类患者应该积极治疗,按时吃药,定时监测血压、血糖。
2.少吃“三高”饮食。高盐、高糖、高脂肪的食物容易引起血管堵塞,增加血管压力,诱发脑出血。平时宜饮食清淡,少食动物脂肪或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可多吃水果、蔬菜和鱼类等。
3.控制体重,合理进行体育运动。控制体重能有效降低血压、血脂和血糖,预防脑出血的发生。
4.保持平和心态。情绪激动、过于紧张都会引起血压升高,因此要学会疏解压力,保持心情舒畅。
5.注意劳逸结合。合理安排自己的工作和生活,避免过度疲劳,规律作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6.保持大便通畅。过度用力排便也可能诱发脑出血,平时多吃蔬菜水果,多喝水,食用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能软化粪便,促进大便排出。
7.戒烟戒酒。烟酒中的有害物质会加速血管的老化,从而增加脑出血的发生风险。
8.对于脑出血高危人群,必要时可筛查脑血管造影DSA,排除有没有脑血管瘤、脑血管畸形等情况。
第一步: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公共场合,突发疾病时,尤其是危急重症,我们一定要第一时间拨打120急救电话,并清晰快速地说出具体地址、伤情,留下联系方式。
注:如果不清楚具体地址,可以提供周围可参照的明显的地理标志,如车站、加油站等。
第二步:平稳地将患者放到安全的位置,解开衣领让患者顺畅呼吸;使患者保持侧卧,头部偏向一侧。
第三步:脑出血患者多半会伴有呕吐物,在等待120急救到达之前,可以用手或其他工具帮患者清理口腔,避免呕吐物流入气管,引起窒息。
一个年轻的生命消失,令人惋惜。
但也希望此次事件能够引起大家的警惕,加强脑出血知识的了解,熟悉急救措施,当意外发生,也能轻松应对。
原创文章:方舟健客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