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超3万、致13人死亡!今年“百日咳”为何这么多?

健客医生官方号
阅读量:278
关注

眼见着十月龄的宝宝愈发虚弱,咳嗽的愈发厉害,妈妈杨园自责不已。“确诊为百日咳后,孩子越咳越严重,每天吐奶好几次。住院治疗后还是在咳嗽。”

在医院里,医生们的感受也同样明显。“近期,百日咳病例确实比去年有所增加,一些孩子持续咳嗽一、两个月,出现痉挛性咳嗽,严重的咳得面红耳赤,还有一些患儿需要住院治疗。”

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1~2月全国报告百日咳32380例,发病数已经与去年全年的发病数接近。出现死亡13例,死亡数超过了2018-2023年的总和。

△2024年1-2月法定传染病疫情概况

来源: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官网

无论是医生还是患者可能都有一个困惑:为什么现在百日咳患者这么多?

01传播力强,人群普遍易感

百日咳是由百日咳鲍特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为我国法定报告的乙类传染病。该病病程较长,典型病例可表现为持续2-3个月的咳嗽,故称为“百日咳”。

在疫苗大规模应用前,百日咳是最常见的儿童疾病之一,也曾是全球婴幼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根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百日咳诊疗方案(2023年版)》(下称《诊疗方案》),百日咳潜伏期一般为7-14天,从潜伏期开始至发病后6周均有传染性,尤以潜伏期末至出现症状后2至3周传染性最强,且人群普遍易感。

图源:摄图网

百日咳没有流行季节,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生,且传播力极强。据上海市疾控中心表示,百日咳的传播力为11-17人,而早期的新冠病毒传播力接近6个人。

感染百日咳的病例中儿童较为多见,成人相对较少,新生儿和3个月以下的婴幼儿属于高危人群。

有医生表示,如果治疗不及时百日咳可致死:“患儿本身气道狭窄,出现痉挛性咳嗽、鸡鸣样吸气吼声时,如果治疗不及时,可能会导致窒息甚至死亡。”

02百日咳患者为何暴增?

很多家长甚至有些医生都会有类似的疑问,感觉百日咳这个病似乎已经很久没有听到了,怎么一下子冒出这么多?

究其原因,是多年的低流行状态给人们造成的错觉——百日咳似乎已经被现代医学拿捏。

然而,流行病学数据告诉我们,人类在和百日咳的较量中并不是一直保持优势。

事实上,不仅是我国,世界上许多国家现在也出现了百日咳流行。

截至今年3月,捷克已经报告超过3000位百日咳患者,是上世纪60年代以来的最高值。英国卫生安全局数据显示,今年年初百日咳病例持续增加,1月份英格兰确诊553例,而去年全年确诊病例为858例。从去年开始,美国多个地区也发布过百日咳病例上升的相关警告。

图源:英国政府官网

在学术界,针对这种情况有一个专有名词,叫百日咳再现(pertussis re-emergence)。

我国《诊疗方案》指出,由于接种疫苗后产生的免疫力衰减和百日咳鲍特菌变异,全球很多疫苗覆盖率较高的国家出现了“百日咳再现”,发病年龄高峰从婴幼儿转移至青少年及成年人,青少年及成年人成为婴儿百日咳的主要传染源。

一项关于百日咳临床进展的综述指出,年长儿及成人百日咳患者往往缺乏典型症状,加上临床医师对百日咳放松警惕,导致年长儿和成人百日咳的诊断往往不及时,可能会导致感染在人群中播散。

03国家疾控局:考虑调整免疫规划策略

目前,接种含百日咳成分疫苗仍是预防百日咳的有效手段。按照国家免疫规划程序,儿童应在3、4、5月龄和18月龄各接种1剂次含百日咳成分疫苗。

但综述指出,这种免疫规划的持久性效果似乎并不理想:接种4剂百日咳疫苗诱生的免疫力仅可维持5~6年。自然感染也不能对百日咳形成终身免疫。

图源:参考文献3

这也导致了目前的免疫规划对于青少年、成年人和婴儿三者之间的新流行模式作用有限。很多青少年以成年人会成为“无症状感染者”,造成家庭之间的隐匿传播,最终感染到婴儿身上。

目前世界多国对原有的百日咳疫苗接种程序进行了修订,年长儿及成人被列为加强免疫对象。2005年全球17个国家的37名专家提出全球百日咳计划(Global Pertussis Initiative),针对加强免疫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1)对青少年和成人进行普种

(2)对新生儿母亲、家庭成员及其密切接种者进行接种

(3)对卫生保健工作者和保育员进行选择性接种

(4)继续对4~6岁学龄前儿童进行加强免疫

(5)加强和/或改进目前婴幼儿的免疫接种策略。

中国疾控中心主任沈洪兵在3月16日召开的“2024年疫苗与免疫大会”上表示,自2014年以来,我国的百日咳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国家疾控局要开会专题研究,我们的免疫规划政策是否要调整,疫苗还需要什么改变,这些值得考虑。”

总而言之,面对激增的百日咳病例,疫苗大部分时候能起到作用,但并不代表它能完全杜绝感染。

对于普通群众来说,在接种疫苗之外,远离感染者、尽量戴口罩、勤洗手、注意合理作息和体育锻炼,也是避免感染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华预防医学会疫苗与免疫分会.中国百日咳行动计划专家共识[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21,36(11):801-810.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健康委员会.百日咳诊疗方案(2023版)

3.Wu DX,Chen Q,Shen KL.[Recent progress in clinical research on pertussis].Zhongguo Dang Dai Er Ke Za Zhi.2016 Sep;18(9):897-902.Chinese.doi:10.7499/j.issn.1008-8830.2016.09.021.

4.https://www.gov.uk/government/news/whooping-cough-infections-rise

5.https://mp.weixin.qq.com/s/qCwtFjcziOgOxSqAFvOklw

6.Esposito S,Stefanelli P,Fry NK,Fedele G,He Q,Paterson P,Tan T,Knuf M,Rodrigo C,Weil Olivier C,Flanagan KL,Hung I,Lutsar I,Edwards K,O'Ryan M,Principi N;World Association of Infectious Diseases and Immunological Disorders(WAidid)and the Vaccine Study Group of the European Society of Clinical Microbiology and Infectious Diseases(EVASG).Pertussis Prevention:Reasons for Resurgence,and Differences in the Current Acellular Pertussis Vaccines.Front Immunol.2019 Jul 3;10:1344.doi:10.3389/fimmu.2019.01344.PMID:31333640;PMCID:PMC6616129.

7.The Global Pertussis Initiative:Report from a Round Table Meeting to discuss the epidemiology and detection of pertussis,Paris,France,11–12 January 2010

8.驻斯洛伐克使馆同上海外办和市疾控中心联合举办新冠肺炎防疫视频座谈会实录

声明:本文旨在提供一般性的健康信息,其中专业治疗知识仅供专业人士参考,不得作为医疗或诊断的依据,无法替代专业医疗建议、诊断或治疗。我们努力确保信息的准确性,但本文中的信息可能不全面,也可能不适用于所有个体的特定健康状况。读者在做出任何健康决策时,应咨询合格的医疗专业人员。对于依据本文内容采取的任何行动,本文作者、出版方或任何相关第三方不承担任何责任。若身体不适或需要咨询专业医疗问题,请前往专业医疗机构或咨询专业的医疗人员。
查看全部

原创文章:方舟健客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举报
点赞

意见反馈

下载AP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