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科普
1、什么是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是由乙肝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炎性病变为主并可引起多器官损害的传染病,流行范围广泛,发病率较高。以疲乏、食欲减退、肝肿大、肝功能异常为主要表现,部分出现黄疸,无症状感染常见。
2、我国乙肝现状与挑战
我国是乙肝高发地区,位居传染病发病之首,占所有肝炎病例的80%。2006年全国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1-59岁人群HBsAg携带率为7.18%,15岁以下儿童HBsAg携带率为2.08%,与1992年全国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相比,我国1~59岁人群HBsAg阳性率下降了2.5百分点,15岁以下儿童下降更明显,下降7~8个百分点。根据2006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展的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估计,全国约有9300万乙肝病毒感染者,每年因该病所致的直接经济损失至少5000亿人民币。卫生部将乙肝列为重点控制的传染病。
3、乙肝的传播途径
血液传播(输血及血制品以及使用污染的注射器或针刺等);母婴垂直传播;性接触传播。
4、乙肝的预防
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最安全、有效的措施,国家实施新生儿乙肝疫苗预防接种为主的控制策略。全程免疫需按0,1,6月接种3针,第1针应在出生24小时内接种。全程接种乙肝疫苗后,约80%-95%的人群可产生免疫力。
医务人员、经常接触血液的人员、托幼机构工作人员、经常接受输血或血液制品者、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者的家庭成员、男性同性恋或有多个性伴侣和静脉内注射毒品者等也应接种乙肝疫苗。
医生投稿:文章来源于医生投稿,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