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卫解除新冠最高警报,但疫情尚未结束,仍需警惕“二阳”

健客医生官方号
阅读量:371
关注

近日有关“二阳”的舆论持续引发关注。社交平台上,比阳性抗原出现频次更高的是网友们对疫情是否会卷土重来的担忧。

“会有局部小范围感染,但是不会形成大规模爆发。”

“大部分阳性感染者是初次感染,二阳比例比较低。”

“二阳症状普遍轻于首次感染。”

无数医学专家的发声交织成安抚人心的大网,短时间内拢住了大众惊惶四散的情绪。

可身边的朋友,亲人,一个接一个二度感染,过高的概率降临在自己身边,难免令人隐隐不安。在全面放开的大形势中,新冠疫情究竟会走向何方?

所有人都在等待一个确切的答案。

新冠疫情进入“小波浪”时代

5月1日,《nature》发表了一篇题为《COVID's future: mini-waves rather than seasonal surges》的新闻,该文指出在新冠疫情爆发三年之久后,新冠病毒并没有像流感那样进入季节性传播的模式,相反,其未来可能会进入小规模的波浪式反复流行模式。

(图源:nature)

总的来说,科学家认为爆发性、医疗挤兑式的COVID-19疫情浪潮不太可能再次出现,新冠疫情即将进入“mini-waves”的小波浪时代。

在小波浪的新冠疫情新常态下,各国或将会出现频繁但不那么致命的疫情浪潮,这些浪潮由不断涌现的新变种引发,但大多数以温和感染为主。

世界卫生组织(WHO)总干事谭德在5月5日宣布接受前一天举行的第15次WHO新冠紧急会议的建议,不再将新冠疫情列为全球公卫紧急事件(public health emergency of international concern,PHEIC),也进一步印证了这一看法。

(图源:WHO)

在某种程度,这确实可以视作历时三年的新冠大流行结束的象征。从流行病学的数据来看,全球报告的新冠病毒感染人数、住院人数以及病亡人数都处于持续下降状态。新冠疫情变得不那么冲击全球、威胁全球人类健康了。

尽管东南亚地区因XBB.1.16等新病毒株的出现引发了当地疫情反弹,然而这种反弹并没有影响全球疫情走势,而且当地无论是感染病例数还是重症、死亡人数都远低于以往疫情高峰时期。

大流行退场,但疫情还未结束

WHO宣布结束新冠全球紧急状态,并不意味着全球各地区不再受到疫情威胁。

新冠仍然是一个需要我们长期去面对,不应就此忽略的疾病。即便现在,全球每个月因新冠死亡的人数也接近两万。

事实上,据中国疾控中心发布的最新数据,4月21日至4月27日,国内新冠核酸检测阳性率和抗原检测阳性率波动增加,核酸检测阳性人数在一周内增加153.74%。

临床医生也感受到了这种变化,即“感染人数自4月中旬起渐进式增加”。据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感染内科及肝病中心副主任、疑难感染病中心主任彭劼介绍,目前,其所在医院门诊每天大概有70多个发热病人,其中约50个为新冠阳性。

哨点医院的数据只能略窥一斑,社交平台上越来越多人晒出的“阳性抗原”,更能让我们贴切感知到新冠疫情的起伏波动。

(某书平台上许多用户晒出了“二道杠”抗原)

新冠全球大流行的退场不等于疫情彻底结束。事实上,目前能称作消灭的传染病只有天花。在现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都会维持与新冠病毒“共处”的状态,直到找到一个正常生活与抵御病毒感染的平衡。

未来,如何和新冠长期“共存”

彭劼表示,现在新冠疫情还在流行,公众要做好必要的个人防护,比如勤洗手、注意个人卫生、开窗通风透气,去公共场所或密闭环境继续佩戴口罩等。

另外,距离上次新冠感染已满6个月的人群,可以考虑接种加强针疫苗。

此外,无论是“首阳”还是“二阳”,对于有基础病的老年人等脆弱人群,抗病毒药物仍是治疗首选;对于普通人群,可以适量储备一些对症治疗的药物,如解热镇痛、止咳化痰药物、抗原试剂等。

总而言之,人类社会各个不同的发展阶段,一直饱受传染病的困扰,可以说人类发展史就是一部人类与传染病做斗争的历史。过去三年在疫情威胁之下,我们曾经历了初期的迷茫,也不断探索,加强医疗服务体系和公共卫生体系的建设,搭建起全人类抵御病毒的屏障。

未来几年,根据WHO提出的《2023~2025年COVID-19战略准备和应对计划》,我们需要步入应对新冠的新阶段:

·减少并控制病毒变异、免疫逃逸,减少高危人群、脆弱人群的感染;

·加强COVID-19的预防、诊断和治疗,减少死亡率、发病率和远期后遗症;

·从危机应对向可持续、综合、长期和强化的COVID-19疾病管理过渡。

如今人们的生活逐渐恢复正常,假期再度游人如织,今天我们站在大流行的“转折点”,或许未来难免还要和新冠长期磋磨,但是绝不会再是无准备之仗。

 *除标注外,文中图片源自摄图网,已获平台授权

参考资料:

1.Callaway E. COVID's future: mini-waves rather than seasonal surges. Nature. 2023 May 1. doi: 10.1038/d41586-023-01437-8. Epub ahead of print. PMID: 37127700.

2.https://www.who.int/news/item/05-05-2023-statement-on-the-fifteenth-meeting-of-the-international-health-regulations-(2005)-emergency-committee-regarding-the-coronavirus-disease-(covid-19)-pandemic.

声明:本文旨在提供医学健康领域的一般信息,无法代替专业医疗建议、诊断或治疗。文章内容基于当前的医学知识和研究,但医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领域,信息可能随时更新,因此建议读者获取最新的医学指导。如果您是患者,请在做出任何健康决策前咨询合格的医疗专业人员。本文中的信息不应作为自我诊断或治疗的依据,紧急医疗情况应立即寻求专业医疗服务;如果您是医务人员,本文内容旨在作为教育和信息更新的资源。在临床实践中应用本文信息时,应结合您的专业判断和患者的具体情况。
查看全部

原创文章:方舟健客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举报
点赞

意见反馈

下载AP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