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痘来势汹汹,这些因素提示重症风险?Lancet子刊揭秘预警信号!

医学热点官方号
阅读量:212
关注

【新闻】来源:WHO

自2022年5月开始,猴痘疫情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蔓延,已报告超过90,000例病例。这一前所未有的暴发首次在地方性和非地方性环境中均有病例和聚集性描述,引起了全球的广泛关注。2024年8月14日,世界卫生组织(WHO)针对猴痘疫情宣布进入全球紧急状态,凸显了疫情的严重性。

猴痘是由猴痘病毒(MPXV)引起的一种疾病,目前被重新分类为性传播疾病。其临床表现多样,从轻微到重症不等。常见症状包括发热、皮疹和淋巴结肿大。尽管猴痘通常为自限性,但对高危人群而言,它可能导致更长的病程和更高的重症风险,严重时需住院治疗。

哪些高危因素容易导致重症猴痘或病程的延长?

近日,在Lancet子刊上发表的一篇文章,对如何预测猴痘的严重程度和病程持续时间展开了深入研究。

研究设计

该研究是一项历史性队列研究,纳入了2022年5月至2023年9月间在意大利15家中心确诊的猴痘病例,旨在探索猴痘严重程度及持续时间的预测因素。共有541名成年患者参与研究,包括235名艾滋病毒(HIV)感染者(43.44%),患者的中位年龄为38岁(IQR 33-44)。所有患者在确诊后接受了定期随访,直至临床痊愈。部分患者还提供了血液、尿液、唾液、咽拭子及直肠拭子等生物体液样本。

研究的主要结果为生物体液中的MPXV载量(通过周期阈值Ct值评估)与疾病严重程度之间的关联。次要结果则包括症状出现至临床治愈之间的天数、住院受试者在猴痘感染过程中的C 反应蛋白 (CRP) 和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例(NLR)变化以及临床治愈后在体液中检测到的阳性MPXV DNA。

研究结果

1. 猴痘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

在所有患者中,215人(39.74%)发展为重症猴痘,表现为广泛皮疹、粘膜病变或需要住院治疗。多变量分析显示:

白人患者更易发展为重症猴痘(OR 1.82; 95% CI 1.14-2.90, p = 0.012)。

发热(OR 1.95; 95% CI 1.27-2.99, p = 0.002)、淋巴结肿大(OR 2.30; 95% CI 1.52-3.48, p < 0.001)、咽喉痛(OR 2.14; 95% CI 1.27-3.59, p = 0.004)及肛周病变(OR 2.91; 95% CI 1.93-4.37, p < 0.001)与重症猴痘密切相关。

2. 上呼吸道Ct值与猴痘严重程度的关系

Ct值与重症风险的关联:上呼吸道Ct值越低,表示病毒载量越高,猴痘越严重。重症患者的上呼吸道Ct值中位数为31.00(IQR 25.00–42.01),而轻症患者为35.15(IQR 28.77–42.01),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03)。

风险量化:多变量混合效应模型显示,上呼吸道Ct值每升高1单位,重症猴痘的发生风险降低5%(OR 0.95, 95% CI 0.91–0.98, p = 0.005)。

Ct值与猴痘严重程度的关系

(A) Kruskal-Wallis检验用于比较感染第一周期MPXV在上呼吸道的中位Ct值。包括233名患者(97名重症患者和136名轻症患者)。

(B) 混合逻辑回归模型用于评估疾病严重程度与上呼吸道MPXV Ct值之间的关联。包括来自8个不同中心的233名患者。

3. 猴痘病程持续时间的危险因素

疾病的平均持续时间为23.1天(95%CI 21.9–24.3)。影响病程长短的主要因素如下:

临床表现淋巴结肿大(+2.47天; 95% CI 0.11–4.83, p = 0.041)、咽喉痛(+3.12天; 95% CI 0.05–6.20, p = 0.046)、肛周炎症(+4.78天; 95% CI 1.95–7.61, p = 0.001)和广泛皮疹(+3.42天; 95% CI 0.55–6.28, p = 0.020)与较长的疾病持续时间显著相关。

HIV感染:HIV感染者中,CD4计数低于350 cells/μL的患者,其病程平均延长12.51天(95% CI 6.79–18.22, p < 0.001)。

4. 重症猴痘的炎症标志物动力学

CRP:在疾病早期(第1周),CRP水平显著升高,平均为7.93 mg/dL(95% CI 6.41-9.44)。随后CRP水平呈现显著下降趋势,平均每天下降16%(p < 0.001),并在第2至第3周恢复正常。

NLR:NLR也表现出类似的动态变化,疾病初期NLR为2.72(95% CI 2.14-3.30),平均每天下降5%(p < 0.001)。

Kenward和Roger混合效应模型的衰减模型

黑色实线代表估计值和相对 95% CI。黑色虚线代表正常上限值。模型参数以自然对数(加性关联)和指数(乘性关联)两种形式报告。常数值表示症状出现时的估计值,斜率表示衰减系数随时间的估计值。

A) 自症状出现以来第0天至第30天之间的CRP指数衰减模型。

B) 自症状出现以来第0天至第30天之间的NLR指数衰减模型。

5. 猴痘临床治愈后不同部位MPXV的检测

猴痘临床治愈后,部分患者的体液中仍可检测到MPXV DNA,尤其是上呼吸道(23.6%)、精液(42.9%)和直肠(26.7%)。这表明,即便临床症状消失,MPXV在部分体液中的持续存在,且仍可能具有传染性。

讨论

该研究表明,白人及临床表现为发烧、淋巴结肿大、咽喉痛和肛门病变是猴痘重症的预测因素。上呼吸道MPXV Ct值与疾病严重程度成反比,这为临床提供了重要生物标志物,有助于进行早期风险分层和治疗决策。此外,有淋巴结肿大、肛周炎症、咽喉痛、广泛性皮疹的患者和低CD4计数的HIV感染者病程更长,这些特定患者群体需要更密切的监测和延长治疗。

该研究综合了临床和实验室数据,为早期干预和优化猴痘患者管理提供了循证依据,也对猴痘疫情的应对至关重要。


参考:

Mazzotta V, Nozza S, Lanini S, et al. Clinical and laboratory predictors of mpox severity and duration: an Italian multicentre cohort study (mpox-Icona). eBioMedicine. 2024;107:105289. doi:10.1016/j.ebiom.2024.105289.

声明:本文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医疗建议。本文内容是基于现有的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旨在为医生提供专业领域的知识更新和教育目的。在实施任何医疗程序、治疗方案或健康计划时,医生应依赖自己的专业判断,并考虑患者的个体情况。
查看全部

原创文章:方舟健客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举报
点赞

意见反馈

下载AP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