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晚上容易情绪低落?可能和体内这个激素有关
“小孩总希望白天更长,而成年人却希望夜晚更长”简简单单的一句话似乎道破了无数社畜们的焦虑状态~
你是不是也有这样的体验,白天看起来还好好的,一到晚上夜深人静的时候,躺在床上心情反而忐忑起来,思绪万千辗转反侧,心情变得好失落。
一到晚上情绪就很低落,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情绪低落容易发生在晚上,是心理因素和生理因素的双重作用结果
心理因素:更容易反复思考消极想法
夜晚的黑色似乎把一切现实的问题都暴露出来了,不像是白天,周围那么嘈杂根本就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思考自己的现状。
在夜晚的时候,我们通常忙完了一整天的工作和学习,大脑处于比较空闲的状态,就容易开始想东想西,尤其是想一些令人难过的事情。
我们躺在床上,脑海里却思绪万千,反反复复重现自己犯错被批评的场景,或者感觉对未来的生活没有希望,越想越难过,陷入负面情绪中不能自拔。
所以,深夜是一天情绪最敏感的时间,也是身体最虚弱的时候,尤其是一个人的夜晚,孤独感总是挥之不去,大脑无法控制自己的悲观情绪。
生理因素:快乐激素“五羟色胺”分泌具有昼夜规律
从生理上讲,白天和夜晚会导致人体分泌的激素不同。例如,白天的时候,大脑神经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五羟色胺)会增多,这种激素会让人感觉到愉悦和幸福,同时它也是许多抗抑郁药的重要成分。
但是到了晚上,大脑神经细胞分泌的“快乐激素”五羟色胺会减少,相反大脑中的松果体会增加褪黑素的分泌,褪黑素可以促进个体镇静和催眠。
因此,到了夜晚,昼夜规律的变化导致人体激素的分泌也发生变化。之所以在夜晚会情绪低落,一方面是由于“快乐激素”五羟色胺分泌减少,另外一方面是由于褪黑素的分泌,使得人体逐渐感觉疲惫和昏沉,两方面共同作用,更容易发生情绪低落。
摆脱深夜不良情绪,要调整睡眠状态
一到晚上就很丧,失眠睡不着,这到底应该怎么办呢?其实就像减肥一样,“管住嘴,迈开腿”,改善睡前抑郁也是这样,在睡前要积极的调整睡眠状态:
①保证睡眠时间,不睡觉的时候就不要躺在床上;
②睡前不要玩手机,营造足够黑暗和安静的睡眠环境;
③睡前泡泡脚,看看书,让自己进入疲倦状态,消耗掉胡思乱想的精力。
除此之外,在睡觉之前要专门设立一个“自我折磨时间”,比如在睡前的2个小时,回顾下发生不好的事情,想一想积极的解决方法。
同时也建议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去感受自己的状态,是否处于一种焦虑、不安、愤怒或悲观的情绪中,并想方设法让自己抽离这种情绪——想一想积极的事情。
这样一来,如果在睡前还是有负面的情绪涌现出来,我们可以对自己暗示,这些事情已经想过了,不必太担心,以后就按照刚才积极的方案去解决它。
最后,祝大家都有一个良好的睡眠,摆脱“睡前焦虑”,精神饱满地去拥抱下一个明天。
参考资料:
中国成人失眠伴抑郁焦虑诊治专家共识[J].中华神经科杂志,2020,53(8):564-574. DOI:10.3760/cma.j.cn113694-20190701-00398.
原创文章:方舟健客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