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慢阻肺的药物怎么选?如何用?一文总结

健客医生官方号
阅读量:167
关注

很多人一旦得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COPD),可能会伴随他们的一生,既然目前尚无法彻底根治慢阻肺,那么我们就应该想办法如何减轻慢阻肺对人体的危害,减缓疾病的发展速度,学会和慢阻肺长期相处。

所以,慢阻肺需要长期管理,以便控制病情的发展,在慢阻肺病情演变的不同阶段,因其轻重的不同,治疗方法也不尽相同。

慢阻肺的治疗策略,一是从源头上控制炎症,阻止病情的发展,二是针对气道肺泡破坏后产生的症状进行对症治疗。所以慢阻肺的治疗药物也分为两类,一类是对因治疗的抗炎药物,另一类是对症治疗的支气管扩张剂。

01
慢阻肺的对因治疗——抗炎药物


1)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包括口服类、静脉注射类和吸入制剂3种,口服类(如强的松、地塞米松等)和注射类(如氢化可的松、甲基强的松龙等)可用在急性加重期,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可用在慢阻肺任何阶段。

目前,慢阻肺治疗的主要方式之一是吸入性激素与支气管扩张剂的联合使用,这样联合用药可以减少给药剂量,增加疗效,同时也可以减轻药物的副作用。

2)磷酸二酯酶抑制剂

磷酸二酯酶抑制剂的主要作用是通过抑制细胞内环磷酸腺苷的降解来减轻炎症和扩张支气管,代表药物是罗氟司特,仅用于重度至极重度慢阻肺且有既往急性加重病史的患者。

3)祛痰药及抗氧化剂

祛痰药、抗氧化剂可以促进黏液溶解,有利于气道通畅,改善通气功能。临床上常用的祛痰抗氧化药物主要有乙酰半胱氨酸、羧甲司坦和氨溴索等。研究发现,长期使用乙酰半胱氨酸可减少慢阻肺急性加重的风险。

02
慢阻肺的对症治疗——支气管扩张剂


1)β2受体激动剂

β2受体激动剂是目前临床上应用广泛的药物,包括短效和长效两种。

短效β2受体激动剂如特布他林、沙丁胺醇等,主要用于临床按需缓解症状,效果通常维持4~6个小时,一天需要多次用药。长效β2受体激动剂如沙美特罗、福莫特罗,作用时间持续12个小时以上,可持续地扩张小气道,改善肺功能和呼吸困难等症状,可作为有明显气流受限患者的长期维持治疗药物。

2)抗胆碱能药物

抗胆碱能药物通过阻断气道平滑肌上的乙酰胆碱毒蕈碱样受体(M受体)而起到支气管舒张作用,也分为短效和长效两种,二者都属于吸入剂。

短效抗胆碱能药如异丙托溴铵不仅作用于M3,也作用于M2受体,可以反馈性引起迷走神经兴奋,诱导支气管收缩。长效抗胆碱药如噻托溴铵能够持久地结合到M3受体,并且能快速与M2受体分离,从而延长了支气管扩张作用,同时也可减少急性加重及住院频率。

3)甲基黄嘌呤类药物

甲基黄嘌呤类药物属于非选择性的磷酸二酯酶抑制剂,代表药物茶碱,具有很多的非支气管扩张效果,长期低剂量的茶碱可以减少急性加重的几率。

我国慢阻肺治疗茶碱类药物使用较广泛,可在患者病情改善不佳时候联合以上两种支气管扩张剂使用,茶碱不仅有支气管舒张作用,也可舒张肺血管、强心利尿和兴奋呼吸肌作用。国际指南提醒茶碱容易存在过量风险,用药需谨慎。

除了缓解慢阻肺常用的抗炎药和支气管扩张剂以外,抗菌药物也会用在慢阻肺的治疗中,各国呼吸病学会对慢阻肺制定了严格的抗菌药物使用标准,基本原则是稳定期不用,急性加重期有感染证据时短期使用,对于非感染性急性加重的情况下不推荐使用。

总之,为了预防疾病的发展和加重,早期识别并及时干预慢阻肺非常重要。慢阻肺的药物种类和剂型较多,在慢阻肺不同的时期,药物的选择方案也会有变化,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给药。

参考资料: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工作委员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21年修订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21, 44(3):170-205.

[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皮质激素规范管理撰写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皮质激素规范管理专家共识(2021版 )[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 2021, 44(12): 1054-1063.

声明:本文旨在提供医学健康领域的一般信息,无法代替专业医疗建议、诊断或治疗。文章内容基于当前的医学知识和研究,但医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领域,信息可能随时更新,因此建议读者获取最新的医学指导。如果您是患者,请在做出任何健康决策前咨询合格的医疗专业人员。本文中的信息不应作为自我诊断或治疗的依据,紧急医疗情况应立即寻求专业医疗服务;如果您是医务人员,本文内容旨在作为教育和信息更新的资源。在临床实践中应用本文信息时,应结合您的专业判断和患者的具体情况。
查看全部

原创文章:方舟健客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举报
点赞

意见反馈

下载AP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