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二阳”再上热搜,家有老人小孩,该如何防护?备哪些药?

健客医生官方号
阅读量:1.13万
点赞量:1
关注

近日“新冠”话题再度冲上热搜,不少网友在社交平台上晒出“两道杠”的核酸抗原,称自己和家人二阳了,引发关注。

“二阳第三天,开始出现鼻塞咳嗽,味觉也再一次离家出走,目前来说呼吸道症状比第一次轻很多。”

“坐标南京,全家二阳,4.2日开始先后出现症状,距离去年12月中旬的首阳时隔三个月。”

.....

(图源:微博截图)

这是否意味着大多数人担心的下一波疫情高峰已在路上?哪些人群更容易感染?

01第二波疫情是否会形成感染高峰?

4月20日下午,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在“感染免疫高峰论坛”上对此作出解答。

张文宏在会上介绍,数据显示,如果新冠病毒发生变异,六个月后会慢慢出现二次感染。一般来说规模不会很大,但是如果病毒的变异有效突破了人体对抗前一波病毒的免疫屏障,第二波疫情就有可能会形成感染高峰。

根据4月22日中国疾控中心公布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最新情况。4月14日至4月20日,新发现本土重点关注变异株275例。新监测到12种本土重点关注变异株。

在官方报告中,还看不出第二波新冠流行的来临。对于引起全球关注的XBB.1.16变异株“大角星”,近日本土病例确实有所增长,但仍维持极低水平,在我国未形成传播优势。

02面对二次感染,哪些人群需要重点关注?

新冠病毒感染后,人体内可以产生高水平病毒抗体,但随时间延长,高水平抗体会自然降低。面对新的突变株时,这种保护就很容易被逃逸。另外,抗体水平本身就比较低的人,随着时间推移,也会变得比较容易二次感染。

张文宏提醒,在第一波疫情高峰从未感染过的人在第二轮疫情来临时风险较高。对于二次感染,60岁及以上和未接种疫苗的人群风险较高

他表示,应对新冠二次感染,需关注脆弱人群,不断地监测、预警,做好药物储备,并建议脆弱人群在6个月后再次接种疫苗。

世界卫生组织(WHO)免疫战略咨询专家组(SAGE)在今年3月对接种新冠疫苗的优先级进行了修订,其中老年人、患有严重合并症(如糖尿病和心脏病)的年轻人、免疫力低下的人、孕妇和一线卫生工作者为高优先级群体,应在最后一次接种后6个月或12个月再进行一次加强免疫。

钟南山院士在近日举办的2023年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呼吸病学专委会学术年会上,也同样指出,面对可能到来的第二波新冠感染高峰,疫苗接种是“保持人群对新冠感染的高免疫性”。

03避免二次感染,个人该如何防护和备药?

病毒在人群中的传播仍持续存在,面对未来可能面临的不同变异毒株以及再一次的疫情发生的可能,个人防护依旧不可松懈:

1.为避免“二阳”突袭,张文宏表示,仍需储备抗病毒小分子药物。在首轮新冠疫情中,抗病毒小分子药物的使用有效降低了新冠病毒载量,加快症状恢复、缩短病程,为重症高风险人群带来更多临床获益。

此外,可以为家里的老人小孩适当备一点对症治疗的常用药,如退烧止痛的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还可以适当备一些止咳化痰的药物,如复方甘草合剂、鲜竹沥液、急支糖浆等,关键时刻能起大作用。

2.口罩依旧是抵御病毒的”关键武器”。五一假期马上就要来了,建议大家出行时要戴好口罩,尤其是在一些人多密集的公共场所,比如乘坐飞机、高铁动车,去人多的旅游景区等地方都要注意防护。

3.接种疫苗。老年群体、慢病患者、医护人员还有未完成疫苗接种程序的人群需接种疫苗,进一步强化自身免疫能力,补齐免疫水平差距,降低未来可能出现的重症和死亡风险。

4.提升免疫力。无论病毒怎么变异,对抗其的“主力军”仍然是自身免疫力。调整好身体状态,注意休息,多吃新鲜水果蔬菜,保持良好的情绪,提高机体免疫力,才是顺利度过感染的关键因素。

*除标注外,文中图片源自摄图网,已获平台授权

资料来源:人民网科普、中国青年报、中国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声明:本文旨在提供医学健康领域的一般信息,无法代替专业医疗建议、诊断或治疗。文章内容基于当前的医学知识和研究,但医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领域,信息可能随时更新,因此建议读者获取最新的医学指导。如果您是患者,请在做出任何健康决策前咨询合格的医疗专业人员。本文中的信息不应作为自我诊断或治疗的依据,紧急医疗情况应立即寻求专业医疗服务;如果您是医务人员,本文内容旨在作为教育和信息更新的资源。在临床实践中应用本文信息时,应结合您的专业判断和患者的具体情况。
查看全部

原创文章:方舟健客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举报
点赞

意见反馈

下载AP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