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岁艾滋病患者直播带货被骂,有人不敢买,比网暴更可怕的是无知

近日,一条新闻冲上微博热搜:#陕西25岁艾滋病患者坚持直播带货#,引发众多网友热议。
据报道,2月22日,陕西25岁艾滋病患者小磊在直播间带货,有人在直播间对他进行攻击谩骂,更多网友则表示理解支持。

小磊称,大学期间自己因交友不慎而感染HIV,此前曾担任小学语文老师,病情加重后辞职了。
目前,他正在复习准备自考本科,希望以后能过上正常生活。他表示,自己会坚持直播带货以维持生活,也能鼓励更多病友。
在网络公开病情后,小磊遭受了网络暴力,被房东驱赶,被朋友拉黑,也被亲人排斥。有的网友评论说,不敢买他直播售卖的产品,害怕上面带有病毒被传染了。

也有很多网友表示鼓励,认为他能自食其力热爱生活,而且愿意分享自己的状态很勇敢。

其实,很多人都对艾滋病有所了解,但往往了解得并不够,才会谈“艾”色变,甚至歧视、谩骂艾滋病患者。
艾滋病有三大传播途径:血液传播、母婴传播和性传播。
血液传播包括输血、做手术、输注血制品,以及共用注射器,共用工具纹眉、纹身、打耳孔,共用刮胡刀等。
母婴传播是指患有艾滋病的母亲怀孕后,可能会把病毒传给腹中的胎儿小宝宝。不过如果配合正确的药物和治疗,可以有效降低病毒的传递。
性传播是目前最主要的传播途径,经阴道性交、肛交、口交等性交方式,都具有传播风险。
这些传播途径的本质,都是含有艾滋病毒的血液或者体液进入到了健康人的体内。
不过,除了传播途径,病毒要足量,才可能导致感染。
要知道,HIV多存在于感染者的血液、精液中,其他体液如唾液、尿液、泪液等的HIV含量极小,而且“见光死”,离开人体数分钟内就“领便当”,丧失了传染性。
所以,与艾滋病患者的日常接触,如握手、拥抱、一起吃饭、共用厕所等,并不涉及体液交换,是不会感染艾滋病的。
当然,购买艾滋病患者直播间的产品,也是没有传播风险的。
偏见、歧视并不能“消灭”病毒,反而会导致更多感染者隐瞒病情,造成更多的传播和死亡。唯有正确看待,科学防护,才能终结疾病。
这个新闻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点:小磊是在大学期间不慎感染HIV的。
不得不说,大学校园对艾滋病的预防宣传仍远远不够,年轻人的性观念开放了,性安全知识却没有跟上,对艾滋病的了解不足,缺乏预防意识,就容易感染及传播HIV。
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0月底,全国报告现存艾滋病感染者114万例.
其中,50岁及以上病人占比上升,青年学生成为艾滋病病毒感染高发人群,特别是大学生群体,感染艾滋病的数量在不断增加。
性知识的缺乏,加上更便捷的社交方式,让不安全的性行为在大学校园里弥漫,加大了传播艾滋病的风险。
学生们对性感到好奇,通过交友软件很容易就找到了性伴侣,却往往疏于防护,也不清楚其中潜藏的健康威胁。
由于无法从外貌上判断HIV携带者,其实最好的防护方式就是安全套。
医学上明确指出:只要正确使用质量合格的安全套,基本就能阻断经性途径传播的HIV病毒。
所有的爱,都应该建立在保护之下。也许,你与艾滋病只隔着一个安全套的距离。
无论是和异性还是同性,无论有没有避孕需求,发生性行为就应该戴套。这不是性伴侣之间的关系阻碍,反而是对彼此最好的保护,也是防艾的关键。
了解“艾”,防“艾”于未然,是远离艾滋的最好方式。
原创文章:方舟健客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