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体检指标异常不是病!研究发现:这种激素偏高的人更长寿!

健客医生官方号
阅读量:402
关注

翻体检报告,应该是世界上最需要勇气的事情之一了,谁也不知道打开后会有多少异常的指标和箭头在等着你。

还有不少人觉得体检就是浪费钱,万一查出什么毛病来,就更不好了。

其实,体检报告中的某些异常指标,并没有你想象中那么严重,有些不仅不需要治疗,还是“长寿标志”呢!

01
促甲状腺激素偏高,或是长寿指标

一项发表在英国《自然评论内分泌学》杂志的综述研究[1]揭示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在长寿老人的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TSH)的水平往往偏高。

这项综述中提到的三个研究,都指向了TSH水平与长寿之间的潜在联系。

1958年,长达60多年的巴尔的摩长寿纵向研究显示,80岁以上老人的TSH平均水平超过了70多岁的老人,并且这种差异在长期随访跟踪中都保持相对稳定。

2009年发表的阿什肯纳兹犹太百岁老人研究同样发现,百岁老人的TSH水平显著高于年轻对照组,而且这些长寿老人的后代也表现出比同龄对照组(非长寿老人的后代)更高的TSH水平。

另一项研究纳入了荷兰莱顿421个长寿家族中的859名九旬老人,结果显示,那些父母长寿的老人,其血清中的TSH浓度较高,而游离甲状腺素(FT4)和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的浓度则较低。

这三项研究结果都表明,TSH水平偏高可能与长寿有关。

研究人员指出,甲状腺功能降低可能会形成一种罕见的家族长寿遗传表型,甲状腺激素水平可能通过减缓身体组织的转换率,而不是改变整体代谢率,从而对寿命产生影响。

当然,这一发现只是初步的观察结果,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来验证,但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在不影响身体其他器官正常功能的情况下,TSH水平的轻微异常可能并不需要过度治疗,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来采取个体化治疗策略。

02
甲状腺激素异常,对健康有什么影响?

如果把人体看作一台高效运转的精密仪器,那么甲状腺就是人体的发动机,为机体生长、新陈代谢、维持体温等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而这些作用的发挥,就有赖于由甲状腺合成、储存和分泌的甲状腺激素。

其它器官出问题,可能只引起局部难受,而甲状腺生病引起激素分泌异常,会影响身体几乎所有系统的运转。

甲状腺激素长期分泌异常,会影响皮肤、血脂/血压/血糖、肠胃、月经、心脏、骨骼等。

甲状腺激素分泌太多→甲亢:

可表现为怕热多汗、心慌、手抖、容易饥饿、体重减轻、大便次数增多、颈部肿大、眼睛怕光、流泪、眼球突出等,严重者可引起视力下降、心脏病等并发症。

甲状腺激素分泌太少→甲减

典型症状为畏寒、乏力、手足肿胀感、嗜睡、记忆力减退、少汗、关节疼痛、体重增加、便秘、女性月经紊乱等,可能会造成人体代谢慢,严重的会引起器官萎缩。

注意,千万不要以为症状不明显就不管,也不要觉得检查治疗很麻烦就算了!

当出现情绪激动、失眠、心慌、体重异常等症状却找不到原因时,不妨去检查一下甲状腺功能,可能是甲状腺激素分泌异常引起的。

03
4大高危人群,警惕甲状腺癌变

虽然不建议过度治疗,但甲状腺疾病往往发病隐匿,难以被早期察觉,许多患者在进行专业检查前并不自知患有此类疾病。这种情况容易导致漏诊或误诊,从而延误治疗。

因此,增强对甲状腺疾病的预防意识,加强早筛早诊尤为重要。如果出现上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接受专业的诊断和治疗。

尤其是以下4类高危人群,一定要警惕甲状腺癌变:

  1. 有家族史,亲属中有患过甲状腺癌的人;

  2. 食用碘过多或过少的人,有研究发现,缺碘会增加辐射诱发甲状腺癌的风险[2]

  3. 女性群体,甲状腺疾病“重女轻男”,女性患病率远高于男性;

  4. 经常接受电离辐射的人,童年期电离辐射暴露是分化型甲状腺癌目前确认的环境风险因素。

保护甲状腺,远离甲状腺疾病,关键还是要改善生活方式,保护好免疫系统,适量摄入碘盐,适度运动,少生气。

同时,定期检查甲功。35岁后,尤其女性,最好每5年做一次甲状腺功能检查和甲状腺彩超;女性备孕前,应筛查促甲状腺激素(TSH)等相关指标;妊娠期需检查甲功。

参考资料:

[1] van Heemst D. The ageing thyroid: implications for longevity and patient care. Nat Rev Endocrinol. 2024 Jan;20(1):5-15. doi: 10.1038/s41574-023-00911-7. Epub 2023 Nov 3. PMID: 37923847.

[2] Cardis E, et al.Risk of thyroid cancer after exposure to 131 I in childhood. 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2005,97(10): 724-732.


声明:本文旨在提供一般性的健康信息,其中专业治疗知识仅供专业人士参考,不得作为医疗或诊断的依据,无法替代专业医疗建议、诊断或治疗。我们努力确保信息的准确性,但本文中的信息可能不全面,也可能不适用于所有个体的特定健康状况。读者在做出任何健康决策时,应咨询合格的医疗专业人员。对于依据本文内容采取的任何行动,本文作者、出版方或任何相关第三方不承担任何责任。若身体不适或需要咨询专业医疗问题,请前往专业医疗机构或咨询专业的医疗人员。
查看全部

原创文章:方舟健客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举报
点赞

意见反馈

下载AP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