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热热!想靠空调续命,小心这个“空调刺客”

健客医生官方号
阅读量:2801
关注

入夏以来,全国多地刷新高温记录,热到浙变折,江变工,杭变炕!

咱就是说,这天气,不打工真是不行——

离开冷气,身体受不了;

在家吹空调,钱包受不了。

高温天,命都是空调给的。

但是,空调带来的不仅仅是凉爽,

头晕、无力、鼻塞、打喷嚏......这些“空调病”也是空调给的。

“空调病”到底是什么病?

在当代医学中,其实并没有“空调病”这个说法。

通常我们所说的空调病或空调综合征,是指吹空调后产生的一系列不适症状的统称,比如头痛、头晕、乏力、喉咙干、皮肤干燥、鼻塞、流涕、发热、咳嗽等。

其中,鼻塞、流鼻涕、发热、咳嗽这些症状一般是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也就是感冒。而感冒是病毒感染导致的,空调表示不背锅。

所以,“空调病”并不是一种疾病,出现的原因也不能全赖在空调头上,而是没有正确使用空调的后果。

空调对室内环境及健康的影响

为什么这些症状会跟空调扯上关系呢?这与空调的制冷机制有关。

空调制冷是靠室内机(蒸发器)吹出冷却的空气来实现的,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在蒸发器中凝结成水滴,顺着排水管流到室外,这样室内的空气就会变得干燥。而且,为了保证制冷效果,一般开空调时我们都会关闭门窗。

研究认为,室内外温差太大、气温过低、空气干燥、空气不流通、室内空气污染等,可能是引发“空调病”的主要原因。

01温差大、温度低

当室内外温差过大、空调房温度过低,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就会自动紧急调节,从而可能出现鼻塞、流鼻涕、拉肚子等着凉症状。

研究显示,与37℃环境相比,感染上呼吸道病毒的小鼠在33℃环境下,抗病毒相关的基因表达水平更低,气道对病毒感染产生的免疫应答也更加迟钝。较低的空调房温度可能会通过类似的机制影响人的免疫系统。

02空气干燥

口干舌燥、皮肤干燥恐怕是每个在空调房久待的人的共同感受。因为空调吹出来的冷风相对湿度较低,在调节室内温度的同时,也会降低室内湿度,导致鼻腔和皮肤干燥。

干燥的空气不仅会使皮肤和粘膜的含水量下降,还可能让人更易感冒。一方面,感冒病毒在干燥环境下的生存能力更强;另一方面,干燥的鼻腔粘膜环境减小了病菌从呼吸道进入人体的阻力,更易遭受病毒的侵袭。

03空气不流通

在较封闭的空间内使用不具备新风功能的空调,室内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含量较高。若是门窗密闭、人员密集,很可能引起疲劳乏力、头痛头晕等症状。

当室内空气不流通,空调没有定期清洗,其过滤器及风道藏匿的细菌和霉菌就会污染室内空气。如果你还是个容易发生过敏的人,很可能造成鼻炎、眼睛痒、头痛、眩晕、呼吸困难甚至哮喘。

空调的正确打开方式

知道了引发空调综合征的原因,逐个击破,正确使用空调,就能预防“空调病”了:

首先,空调温度不要设置过低,保持室温在26-28℃、湿度在40-60%为宜,晚上睡觉时可适当调高。这样,室内外温差相对较小,身体易适应,不至于出了空调房间就不习惯。

其次,在空调房里久待要做好保湿,注意多喝水(没错,确实要多喝水)。建议在风口处放一盆水,可以有效缓解干眼、皮肤干燥的症状。有条件的还可以在室内放个湿度计,根据实际情况作调节。

再次,定时开窗通风。开空调前,开窗通风10分钟;开空调后,每隔3小时开窗通风20分钟。要确保室内外空气流通,即便是不开空调,这点也是居家卫生要注意的。

最后,空调的滤网一定要定期清洗,建议每年使用前都要清洗一遍,尽可能过滤减少灰尘、霉菌进入室内的机会。

炎炎夏日还长,大家使用空调记得要掌握正确姿势,才能好好地靠空调续命~

参考文献:

[1]https://www.inverse.com/article/32942-air-conditioners-arent-making-you-sick

[2]https://en.wikipedia.org/wiki/Legionella

[3]http://www.huffingtonpost.com/eva-m-selhub-md/air-conditioning-health_b_7233810.html

[4]http://www.webmd.com/cold-and-flu/cold-guide/understanding-common-cold-basics

[5]https://www.nytimes.com/2015/01/13/health/unraveling-the-key-to-a-cold-viruss-effectiveness.html

[6]http://www.pnas.org/content/112/3/827

声明:本文旨在提供医学健康领域的一般信息,无法代替专业医疗建议、诊断或治疗。文章内容基于当前的医学知识和研究,但医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领域,信息可能随时更新,因此建议读者获取最新的医学指导。如果您是患者,请在做出任何健康决策前咨询合格的医疗专业人员。本文中的信息不应作为自我诊断或治疗的依据,紧急医疗情况应立即寻求专业医疗服务;如果您是医务人员,本文内容旨在作为教育和信息更新的资源。在临床实践中应用本文信息时,应结合您的专业判断和患者的具体情况。
查看全部

原创文章:方舟健客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举报
点赞

意见反馈

下载AP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