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抗体防御艾滋病毒长达6个月,有望接档HIV疫苗的空缺

健客医生官方号
关注

目前,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已经能够成功抗衡艾滋病毒,虽然不能从根本上清除,但是已经将艾滋病摆脱了绝症的无望。但是,人类与艾滋病毒的战役不会因此而止步,如何真正治愈艾滋病患者?如何研发出疫苗真正防御HIV感染?这些都是科学家们力求攻破的课题。

3月份,来自于俄勒冈州国家灵长类动物研究中心的科学团队在Nature子刊《Nature Medicine》发文证实,利用抗体治疗初感染SHIV病毒24小时内的婴猴,能够成功清楚其体内病毒。

紧接其后,4月27日,美国国立过敏和传染病研究所的艾滋病学研究员Malcom Martin团队在《Nature》发表最新研究成果,进一步证实了抗体压制HIV的功力。Martin发现,抗体能够保护感染艾滋病毒的猴子,且时间长达6个月之久。这一发现有望推进抗体在未来成为防治艾滋病的有力武器。

从猴子到人类,科学家正在努力研发能够长效抵抗HIV的抗体

之前的研究已经证实,从HIV感染者体内获取的抗体能够在短时间内大大减少感染者血液中的病毒数量。此外,在猴子感染SHIV病毒前1-2天注射抗体,能够有效阻止其被感染。

依据以上已有成果,Martin团队想验证抗体治疗的持久性。因为对于艾滋病患者而言,即便注射了保护抗体体内依然存在病毒库,它们仍然有卷土重来的可能。

研究人员发现,嵌合病毒(混合有HIV及SHIV)能够成功感染猴子。他们给感染艾滋病毒的猴子注射抗体。试验共分成四组,每组猴子注射抗体不一。随后,研究人员会给接种抗体的猴子每周注射一次嵌合病毒,直至研究人员能够在其血液中检测到抗原。

为更贴切地模拟人类感染艾滋病毒的真实病例,研究团队将病毒剂量控制在正常动物研究剂量以下,以避免刻意高剂量使得猴子再次感染。

结果发现,所有接受抗体治疗的猴子,会在接触病毒的12-23周之间再次在血液中检测出抗原,且时间取决于注射抗体的种类。研究人员发现,动物再次感染的概率会随着血液中抗体浓度的降低而上升。这意味着,抗体能够保护艾滋病毒感染猴子长达6个月的时间。

抗体有望成为艾滋疫苗问世之前的权宜之计

抗体作为防御HIV病毒的有力武器一直受到质疑,因为抗体产品价格昂贵,而且目前还不知道临床应用时注射周期如何控制。但是,Martin团队这一最新研究结果表明,抗体有望提供相对较长时期的保护。而且,Martin表示,抗体对艾滋病患者的保护时间可能会比猴子长,因为猴子免疫系统会把抗体视为外来蛋白。

目前,Martin团队正在研发上述研究使用的抗体:VRC01、3BNC117,使其能够行使更长时间的保护功能。Martin表示,单体组合有望能够替代现有的预防方案,例如暴露前预防(PrEP),因为PrEP需要每天服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进行预防,而注射抗体会省去每天用药的麻烦和焦虑。

虽然,上述两项重大突破都是建立在猴子模型上完成的,但是它们无疑证实了抗体具备长效保护艾滋病毒感染的能力。更何况,艾滋疫苗一直以来都是块难啃的骨头,在其被成功研发之前,定期注射适量抗体可能可以作为权宜之计。

HIV新药!吉利德Biktarvy(必妥维®)在初治HIV-1成人中治疗4年显示高疗效持久病毒抑制

吉利德公布了三合一复方新药Biktarvy(中文商品名:必妥维®,通用名:比克恩丙诺片,比克替拉韦50mg/恩曲他滨200mg/丙酚替诺福韦25mg,BIC/FTC/TAF)2项随机、双盲、阳性药物对照III期研究(研究1489和研究1490)48周开放标签扩展期(OLE)的汇总分析数据。

Biktarvy是指南推荐用于HIV-1患者的单片完整治疗方案。汇总分析数据显示,在先前没有接受过HIV药物治疗(treatment-naive,初治)的HIV-1成人感染者中Biktarvy治疗4年(192周)具有高疗效和持久的病毒抑制作用,99%的患者达到并维持病毒学抑制,没有出现因治疗对Biktarvy任何组分产生耐药性的病例。

2项研究中,1274例初治成人患者被随机分配,接受Biktarvy(n=634)或多替拉韦(dolutegravir,DTG)三联疗法(n=640),治疗144周。研究1489中,DTG三联疗法为:多替拉韦/阿巴卡韦/拉米夫定(50/600/300 mg,DTG/ABC/3TC);研究1490中,DTG三联疗法为:DTG+恩曲他滨/丙酚替诺福韦(50/200/25 mg,DTG+F/TAF)。2项研究的主要终点均为治疗第48周的病毒学抑制率。

声明:本文旨在提供医学健康领域的一般信息,无法代替专业医疗建议、诊断或治疗。文章内容基于当前的医学知识和研究,但医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领域,信息可能随时更新,因此建议读者获取最新的医学指导。如果您是患者,请在做出任何健康决策前咨询合格的医疗专业人员。本文中的信息不应作为自我诊断或治疗的依据,紧急医疗情况应立即寻求专业医疗服务;如果您是医务人员,本文内容旨在作为教育和信息更新的资源。在临床实践中应用本文信息时,应结合您的专业判断和患者的具体情况。
查看全部

医生投稿:文章来源于医生投稿,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举报
点赞

意见反馈

下载AP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