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医院领衔跨国研究登Lancet子刊——不仅关乎「性福」,中美英近2万数据首次破译男性衰老的密码竟是它!

引言:睾酮的双重困境
某天门诊,45岁的王先生支支吾吾:“医生,我最近那方面不太行,还总觉得累…”查完激素六项,睾酮水平极低。这场景在男科诊室日复一日上演——性功能减退、肌肉流失、代谢综合征,这些“中年危机”背后,可能都藏着一个共同凶手:睾酮缺乏。
随着年龄的增长,男性会经历许多生理变化,其中之一就是睾酮水平的逐渐下降。睾酮不仅在性功能中扮演重要角色,还与多种衰老相关疾病如骨质疏松、心血管疾病等息息相关。近年来,许多研究开始探索睾酮在衰老过程中的作用,尤其是在男性生物学年龄(BA)加速中的潜在影响。
那么问题来了:睾酮低下仅仅是性生活的绊脚石,还是全身衰老的加速器?
2025年4月,著名国际期刊《柳叶刀》子刊 eClinicalMedicine 发表了一项由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北京大学、英国生物银行(UKB)等机构合作的重磅研究,通过分析中、美、英三国共1.7万余名男性数据,揭示了血清总睾酮(TT)水平与生物衰老加速(Klemera-Doubal 法生物年龄,KDM-BA)的负向关联,并首次证实接受雄激素剥夺治疗(ADT)治疗会显著加速前列腺癌患者的生物衰老。这意味着,睾酮可能不仅是“性福开关”,更是男性抗衰的“时光逆转按钮”——这项研究或将改写男性健康管理的临床路径。
研究设计
该研究是一项跨国、多队列的观察性研究。数据来自于四个主要队列:美国的NHANES(n=6979)、英国的UKB (n=6058)、中国的WCNPCS (n=2133)和WCHAT (n=2080),以及西华医院前列腺癌患者队列(RARP)(n=38)。统计学方案包括使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来评估睾酮水平和BA加速之间的关系,并进行亚组分析以评估不同群体中的异质性。所有分析均进行了偏倚控制,并使用了多重插补法处理缺失数据。
主要结局为睾酮水平与BA加速之间的关联;次要结局包括睾酮动态变化与BA加速变化之间的关系,以及ADT对BA加速的影响。

研究队列简介
研究结果:睾酮水平如何改写男性衰老轨迹?
1. 横断面研究:睾酮越高,衰老越慢
在中、美、英三国超1.1万男性的横截面研究中,血清总睾酮(TT)水平与生物年龄加速(KDM-BA差值)呈显著负相关:
美国NHANES队列:睾酮每升高1个单位,生物年龄加速减少0.078年(95% CI: -0.099至-0.057,P<0.0001)。睾酮最高四分位(Q4)人群比最低(Q1)年轻0.044年(P<0.0001)。
中国WCHAT队列:睾酮每升高1个单位,生物年龄加速降低0.015年(95% CI: -0.023至-0.006,P=0.0005)。有趣的是,当前吸烟者的睾酮抗衰效应最强(β=-0.026,P=0.0003),可能与烟草对性腺轴的复杂调控有关,可谓是吸烟者的“意外红利”。
年龄亚组差异:NHANES队列中,60岁以上男性的抗睾酮抗衰效应更强(β=-0.109 vs. 年轻组 β=-0.042,交互P =0.031),提示睾酮对老年群体的保护作用更突出。
2. 纵向动态:睾酮上升与衰老减速“双向奔赴”
英国UKB队列的纵向数据显示,睾酮相对变化与衰老加速变化呈线性负相关:睾酮相对变化每升高1个单位,衰老加速变化值降低0.047年(95% CI: -0.057至-0.038,P<0.0001)。
四分位分析:睾酮上升幅度最大的Q4组,生物年龄加速变化值比下降组(Q1)低 0.120 年(趋势P<0.0001),且在糖尿病患者中效应翻倍(β=-0.102 vs. 非糖尿病 β=-0.044,P交互 = 0.004),暗示睾酮可能通过改善糖代谢间接延缓衰老。
3. ADT治疗:前列腺癌患者的“衰老加速器”
38例接受术后ADT的前列腺癌患者,治疗13个月后生物年龄加速平均增加1.804年(P<0.001),而单纯手术组无显著变化(P=0.18)。
讨论:睾酮抗衰——是神话还是科学?
这项横跨三大洲的研究,首次为 “睾酮调控生物衰老” 提供了多维度证据。为何NHANES的效应值远大于中国队列?可能与美国人群更高的肥胖率、更低的睾酮基线水平有关——当身体处于 “睾酮饥饿” 状态时,补充带来的收益更显著。亚组分析还揭示了 “吸烟削弱睾酮保护”“高血压抵消抗衰老效应” 等现象,提示临床需关注患者整体健康状态。
值得注意的是,研究发现ADT治疗加速衰老,但样本量较小(n=38)且为回顾性设计,需谨慎解读。此外,不同队列的睾酮测量方法差异(质谱法 vs. 化学发光法)可能导致偏倚,未来需统一检测标准。
这项横跨2万男性的研究实锤:睾酮越高,生物年龄越年轻!ADT治疗让前列腺癌患者衰老加速1.8年,堪称「时光加速器」。虽然因果链尚未理清,但数据强烈提示——睾酮管理可能是男性抗衰的新战场(但需警惕ADT的潜在风险)。
临床医生可关注中老年男性睾酮水平,尤其在前列腺癌管理中平衡肿瘤控制与衰老风险,未来需更多干预性研究夯实证据。此外,长期睾酮替代治疗的安全性(如前列腺癌风险)仍需大型RCT验证。临床医生可将睾酮检测纳入中老年男性健康评估,但切勿盲目推荐激素治疗,需权衡个体获益与风险。
参考文献:
Huang W, Deng L, et al. Dynamics of serum testosterone and biological aging in men: insights from Chinese, American, and British populations. EClinicalMedicine. 2025 Apr 1;82:103178.
原创文章:方舟健客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