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人群幽门螺杆菌平均感染率27.08%!感染后不治疗会得胃癌吗?

健客医生官方号
阅读量:179
关注

幽门螺杆菌(Hp)是已知伴随人类历史较长的感染细菌之一,在全球范围内,无论是它造成的感染人群规模、还是感染持续时间都十分的惊人。


01
中国城市人群幽门螺杆菌
平均感染率27.08%


近日,《柳叶刀-微生物》(The Lancet Microbe)发布了一项关于中国城市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和耐药率最新特征的研究成果。

这项大型研究由广东省人民医院检验科主任顾兵团队与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得主巴里·马歇尔共同主持。

(论文截图)

研究显示,中国城市人群幽门螺杆菌平均感染率为27.08%,低于此前对中国总人口估算的44.2%。同时发现,克拉霉素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在中国城市人群中处于较高水平。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生存条件极为严苛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它是迄今为止唯一能在人体胃内长期生存的细菌种类。与胃炎、消化道溃疡、淋巴增生性淋巴瘤、胃癌等疾病密切相关。

在这项全国范围内多中心、观察性研究中,研究人员分析了26个省份52个地级市共计12902名受试者(4375名男性和8527名女性)的数据。

在所有受试者中,共计有3494人(27.08%)检测为幽门螺杆菌阳性,其中男性(28.85%)的阳性率要高于女性(26.18%)。30~49岁年龄组的感染率最高,为28.98%。

随后,研究人员对所有Hp阳性者进行了克拉霉素和左氧氟沙星耐药基因测试。观测结果显示,Hp阳性者中1776人(50.83%)对克拉霉素表现出耐药性,1648人(47.2%)对左氧氟沙星表现出耐药性。

此外,40至60岁年龄组中对克拉霉素和左氧氟沙星耐药率分别高达54.58%和54.54%。研究人员认为,这可能与年龄增长过程中,呼吸道和泌尿道感染易感性增加以及相应抗生素暴露相关。

这一研究为了解我国城市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和耐药的真实情况提供了实证数据。巴里·马歇尔认为,抗生素耐药数据具有重要参考意义,提示临床实践中应基于药敏测试避开耐药性抗生素,使患者获得更精准的治疗方案,避免浪费时间与无效的治疗。


02
幽门螺杆菌阳性,
不治疗会发展为胃癌吗?


胃癌是世界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据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2022年发布的最新癌症负担数据,我国胃癌新发病例35.87万,死亡26.04万例。

目前已有大量证据显示,胃癌的发生和幽门螺杆菌感染息息相关。

发表在《柳叶刀》子刊《Lancet Global Health》的一项研究,对感染性致癌因素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幽门螺杆菌高居首位,与77万例恶性肿瘤的发病相关。其中89.0%的非贲门胃癌(约占全部胃癌的78%)可归因于幽门螺杆菌感染。

1994年,IARC就已将幽门螺杆菌列为一级致癌物。虽然它与胃癌的关系就像吸烟与肺癌的关系一样无可置辩,但不是说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就一定会发展为胃癌。

首先胃癌的发生是一个长期、渐进的阶段性过程。

正常胃黏膜常常经历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性增生,最终发展为胃癌。幽门螺杆菌被认为是加速或催化这一模式的“罪魁祸首”,但并不是唯一的病因。它与遗传因素、生活习惯(例如吸烟、饮酒、高盐饮食、喜食腌制食物、维生素摄入不足等)共同作用,影响胃癌及癌前病变的发生。

不过确有多项大规模人群干预及随访研究证实,根除幽门螺杆菌,能够有效降低胃癌发病率30-40%,促进胃黏膜病变的逆转。

并且《中国幽门螺杆菌根除与胃癌防控的专家共识意见(2019)》提出建议,应将根除幽门螺杆菌作为胃癌的一级预防措施。




03
幽门螺杆菌该如何预防和治疗?


幽门螺杆菌与人类宿主之间有着复杂的关系,它在人体内至少存在了五万年,并且能够一直随着人类进化而进化,以保证自己不被“优胜劣汰”,实力不可小觑。

如今市面上仍没有预防幽门螺杆菌的有效疫苗,我们只能针对其传播途径,在生活行为方面采取措施进行预防。

幽门螺杆菌主要经“粪-口”和“口-口”传播,共用餐具、亲吻等行为都可能增加其感染几率,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因此,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主要是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例如饭前便后洗手、尽量采取分餐制、餐具勤消毒、定期更换牙刷、不要口对口喂食幼儿等。

此外,幽门螺杆菌一旦感染,不经过规范治疗,通常无法自愈。目前根除幽门螺杆菌已有成熟、可靠的治疗方法,例如临床常用的四联疗法(PPI+铋剂+两种抗生素),根除率可达90%以上。

对于患有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胃黏膜癌前病变甚至胃癌的患者,以及具有胃癌家族史的高危个体,一旦确认感染,应立即进行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

然而,正如开篇研究所提到的,我国抗生素耐药率明显上升,不同地区的医生应根据药敏试验及临床经验为患者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案。

参考资料:

[1]https://doi.org/10.1016/S2666-5247(24)00027-2

[2]RuggeM, ;GentaRM, ;Di MarioF, ;et al. ;Gastric cancer as preventable disease[J]. ;Clin Gastroenterol Hepatol,2017,15(12): ;1833-1843. ;DOI:10.1016/j.cgh.2017.05.023.

[3]叶剑芳,洪军波,胡奕,等.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复发及其影响因素[J].中华内科杂志,2018,57(3):223-225. ;DOI:10.3760/cma.j.issn.0578-1426.2018.03.015.

[4]Plummer M, et al. Global burden of cancers attributable to infections in 2012: a synthetic analysis. Lancet Glob Health. 2016;4(9):e609-16.

[5]国家消化系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上海), 国家消化道早癌防治中心联盟(GECA),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幽门螺杆菌学组, 等. ; 中国幽门螺杆菌根除与胃癌防控的专家共识意见(2019年,上海) [J] . ;中华消化杂志,2019,39 (5): 310-316. DOI: 10.3760/cma.j.issn.0254-1432.2019.05.008

声明:本文旨在提供一般性的健康信息,其中专业治疗知识仅供专业人士参考,不得作为医疗或诊断的依据,无法替代专业医疗建议、诊断或治疗。我们努力确保信息的准确性,但本文中的信息可能不全面,也可能不适用于所有个体的特定健康状况。读者在做出任何健康决策时,应咨询合格的医疗专业人员。对于依据本文内容采取的任何行动,本文作者、出版方或任何相关第三方不承担任何责任。若身体不适或需要咨询专业医疗问题,请前往专业医疗机构或咨询专业的医疗人员。
查看全部

原创文章:方舟健客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举报
点赞

意见反馈

下载AP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