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有三个快速衰老的时间点,是从34岁开始的!

健客医生官方号
阅读量:3017
关注

在某个年龄段,你突然感到:“老得好快”,这不是你的错觉。

2019年,来自《NatureMedicine》的一篇论文研究指出:人可能并不是慢慢地变老,而是在这三个年龄段会突然出现“断崖式”衰老,分别是34岁、60岁、78岁。

111.png

(图源:论文截图)

难道真如其所说的,在这三个年龄,人会“突然变老”吗?

加速衰老的三个时间点

对于衰老,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定义是:“衰老是体内各种分子和细胞损伤随时间逐步积累的过程”。在人的一生之中,这三个年龄段是身体出现明显衰老的转折点:

NO.1

34岁:健康从巅峰转向下坡

为什么断崖式衰老的第一个时间点是从34岁开始?

来自《NatureMedicine》的研究给出了答案:34岁左右,人体细胞外基质相关的蛋白质大量减少,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胶原蛋白,此时明显出现“颜值衰老”的坎[1]。同时,34岁左右的人群大多都处于工作压力大、家庭负担重的阶段,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身心健康。

此节点重点关注:心血管和肌肉骨骼

很多34岁左右人群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变胖了、赘肉多了、血脂高了,这些因素可能导致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等慢性病风险的增加,如果加上过度劳累,稍不注意,很可能会突发卒中、心梗等急症。

另外,人体肌肉量在25~30岁达到顶峰,30岁后骨量开始走下坡路,此时注重肌肉骨骼相关疾病,包括颈椎病、腰间盘突出、关节疼痛、骨折等。

摄图网_300917999_banner_人老化过程平图标人们婴儿老人的衰老过程2男女平图标行向量插图(企业商用).jpg

NO.2

60岁:各项身体机能步入老年

按照国际规定,60周岁以上将定义为老年人,人到这个年龄,细胞分裂和组织再生开始变得缓慢,加上此时正处于更年期的末期,又面临退休,心态上也会有明显变化,进而多种因素共同导致衰老速度的加快。

此节点重点关注:免疫系统和眼底疾病

随着年龄增长,人体免疫功能普遍下降,抗感染能力变低,病原微生物就容易导致严重感染,表现在多个器官,尤其是肺部。

人到老年后,视野开始模糊变形,很多人以为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其实有可能是眼底疾病的征兆,尤其是有青光眼喝白内障家族史、吸烟饮酒、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的人群,患眼底疾病的概率将大大增加。

摄图网_400058339_养老 相互搀扶(企业商用).jpg

NO.3

78岁:系统和脏器快速衰老

75岁后,老人骨骼和其他器官功能会发生明显的衰退,睡眠不好、行动变慢、胃口变差等健康问题随之出现,生活质量也会受到影响,此时很多人已不得不承认衰老的到来,开始变得小心翼翼。

此节点重点关注:全身心

78岁以后老年,要关注神经、泌尿、呼吸、循环等各系统疾病,在泌尿系统方面,老年男性常伴有前列腺增生;老年女性因盆底括约肌松弛,多会出现尿失禁症状。

另外,随着大脑功能衰退,老年人认知功能退化也非常明显,可能会出现智力、记忆力下降和衰退的情况,应警惕老年痴呆症(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2]。

坦然面对,正视衰老

人类的衰老是一种必然的结果,但并不是所有人衰老的过程都相同,人衰老的快慢,很大程度取决于自身心态及生活方式。心态是对抗衰老的一个法宝,好的心态有利于延长寿命,而且心态年轻、积极阳光的老年人,往往看上去也比较年轻。

摄图网_500541068_banner_人的一生(企业商用).jpg

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也尤其重要

34岁时,一定要注意平衡膳食,戒烟限酒;注意吃动平衡,保持健康体重;工作要及时舒缓压力、劳逸结合。

60岁时,心态放平和,坦然面对身体的改变,需求子女的帮助,安排好退休生活,培养积极兴趣爱好,做到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78岁时,要加强对慢性病的控制,坚持服药,配合护理。家人此时更应该多关心照顾老人,与其多沟通,也可以在陪同老人进行一些较安全的活动,如散步、打太极拳等。

最后,不管在哪个年龄段,一定要坚持定期体检

迟早有一天,我们都会老去,既然无法违逆,那不如全身心的热爱自己。

参考资料:

[1]Lehallier B, et al. Undulating changes in human plasma proteome profilesacross the lifespan. Nat Med. 2019 Dec;25(12):1843-1850.

[2]健康时报:https://mp.weixin.qq.com/s/rv_vLn-FeGU50xKzIV7JeA

声明:本文旨在提供医学健康领域的一般信息,无法代替专业医疗建议、诊断或治疗。文章内容基于当前的医学知识和研究,但医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领域,信息可能随时更新,因此建议读者获取最新的医学指导。如果您是患者,请在做出任何健康决策前咨询合格的医疗专业人员。本文中的信息不应作为自我诊断或治疗的依据,紧急医疗情况应立即寻求专业医疗服务;如果您是医务人员,本文内容旨在作为教育和信息更新的资源。在临床实践中应用本文信息时,应结合您的专业判断和患者的具体情况。
查看全部

原创文章:方舟健客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举报
点赞

意见反馈

下载AP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