辟谣!“二阳”不发烧意味着免疫力更强?抗原颜色浅就是病毒载量低?
近日,“二阳”相关话题频频登上热搜,引发公众关注。
中国疾控中心监测数据显示,从今年4月下旬开始,我国新冠疫情有所上升,5月中旬以后进入了低水平波浪式流行态势。据专家综合研判,由XBB系列变异株引起的疫情还会持续一段时间,但整体形势平稳可控。
“二阳”是因为免疫力“到期”了吗?和首阳的症状有什么不同?不发烧意味着免疫力更强?……关于“二阳”的多个认知误区,大家一定要知道!
观察身边新冠病毒二次感染的情况,似乎年轻人居多,真实情况是不是这样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医师李侗曾表示,二次感染的人群主要是青壮年,即18岁~60岁年龄阶段的人。
青壮年、免疫功能正常的人,第一次感染后获得了抵抗力,面对第二次感染能更轻松、更容易对抗病毒,恢复得也更快一些。
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主任张国梁则强调,65岁以上尤其是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以及患有高血压、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肝肾疾病、糖尿病等基础病的脆弱人群仍应提高警惕。
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研究员陈操介绍,随着输入变异株毒株的不断增加,还有我们国家人群抗体水平的不断衰减,近期感染XBB变异株的病例数量可能会增加,但它的致病力没有明显变化。
目前二阳患者仍以上呼吸道症状为主,如发热、咳嗽、嗓子痛、全身乏力等。大多数二阳患者症状相对更轻,比如首次感染出现剧烈的头痛、“刀片嗓”、重度咳嗽,而二次感染时嗓子轻微疼痛,恢复得更快。
据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的最新数据,新冠病毒二次感染后通常只需要4-10天就可以转阴了,相比第一次感染的7-14天要短很多。如果患者症状较轻微,转阴时间可能适当缩短;如果患者的症状较重或身体素质较差,其转阴时间可能较长。
“二阳”患者逐渐增多,不少网友晒出了自己的抗原测试结果,并称抗原测试线是黑色的,是否病毒载量过高?
对此,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感染科主治医师王越解释道:临床一般不会通过颜色来判断病毒载量,抗原测试线显示为黑色可能与不同试剂盒厂家有关。抗原只是人们初步判断是否感染新冠病毒的手段,如果想明确了解病毒载量,最准确的方法还是进行核酸检测。
那么,抗原试剂的T区红线深浅不一,是否与病毒载量有关呢?武汉市中心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史小武表示,颜色深浅并不代表病毒载荷的多少,T区红线颜色无论深浅,均为阳性结果。
此外,抗原检测只是一个定性检测,有一定的假阴性率和假阳性率,建议有症状后24小时或48小时再进行检测。
不少网友称自己“二阳”后并未发烧,这是不是意味着免疫力更强呢?
上海市肺科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胡洋表示,感染新冠病毒不发热并不代表免疫力强或弱。发热只是人体感染后的反应之一,并非每个人感染后都会发热。
有些人免疫力很好,感染病原体后很快被消灭,人体还没来得及启动发热机制,“战斗”就已经结束了;还有一些人发热的体温并不在常人的发热体温标准内,只是较自己的基础体温略高,这样就检测不到发热,这些都是感染后不发热可能的原因。
胡洋还提到,一般看免疫力强和弱,不是看发热,而是看人体清除病原体的能力,比如感染新冠后核酸转阴时间长的人,免疫力肯定比短时间转阴的要差一些。
再次感染后,很多人担心:“二阳”是否意味着免疫力不够用了?实际上,是否会再次感染,与体内抗体水平有关。
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中心研究员尹遵栋表示,接种疫苗或感染康复后,都会在一段时间内产生免疫,对后续病毒侵袭带来防护。但随着时间延长,感染或疫苗产生的免疫保护会下降,这种下降主要是指对发生感染或轻症发病的保护水平。
国内外均有研究表明,含病毒感染在内,有3次或以上的抗原刺激,会产生较好的保护效果。尹遵栋建议,那些没有感染,也没有完成免疫程序的人群,以及虽有感染但前期没有完成基础免疫的人群,抗原刺激不够数量,接下来应接种疫苗。
虽然新冠疫情的影响正在逐渐降低,但当前我们仍难以准确预测新冠病毒的变异方向。
“新冠病毒的变异速度前所未有,我们了解还不够。”南方科技大学公共卫生及应急管理学院流行病学教授魏晟说,现在难言我们已经打败了新冠。他强调,对待新冠病毒,目前还做不到像流感一样,预测可能流行的毒株,然后提前生产疫苗。
流行病学专家、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姜庆五认为,新冠病毒大部分时间会处于低水平的传播中,偶尔能看到小范围地区病例多一些。下一个“暴发季”或许在11月之后,人群的免疫水平的下降与呼吸道疾病传播季节相遇,会形成又一个感染高峰时期,新冠的传播会“越来越有规律了”。
面对下一波可能到来的疫情,避免感染新冠的关键仍然是做好个人防护,重点保护好脆弱人群,尤其是65岁尤其是80岁以上老人、免疫力低下人群、患有基础疾病的人群(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慢性肾病等)、未感染、未打疫苗人群。
参考资料:
央视新闻、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新京报、八点健闻
原创文章:方舟健客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