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了抗凝药发生出血怎么办?了解这三点,让你心中不慌!

健客医生官方号
阅读量:2317
关注

抗凝是房颤治疗的核心策略,但抗凝治疗也是把“双刃剑”,一方面能显著降低血栓栓塞和卒中的发生风险,另一方面又可能导致出血的并发症。

临床上,不少患者因顾虑出血风险,而拒绝应用抗凝药物,或是一发现出血迹象就立即停药了。究竟这种顾虑有没有必要?吃了抗凝药后出血怎么办?我们该如何预防抗凝治疗出血?

01
抗凝治疗期间出血是怎么回事?

正常情况下,人体具有完整的凝血和抗凝血系统,两者保持动态平衡,从而保证机体的止血和血流通畅。一旦系统发生紊乱,就可能导致出血和血栓形成。

1.jpg

而抗凝药物正是通过抑制凝血因子,影响凝血功能,从而防治血管内栓塞或血栓形成,避免引发脑血栓、静脉血栓栓塞等疾病。也就是说,抗凝药要起效的话,必然会阻碍止血,即增加出血风险。

无论是传统的还是新型的抗凝药,都存在出血的副作用,可表现为轻微出血和严重出血,轻微出血包括鼻出血、牙龈出血、皮肤黏膜瘀斑、月经过多等;严重出血可表现为肉眼血尿、消化道出血,甚至可能发生颅内出血。

因此,抗凝治疗确实存在出血风险。但只要遵医嘱规范用药,就能在达到抗凝效果的同时尽量避免不良反应;用药过程中如果出现不良反应,一定要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对症处理,不建议自行停药。

02
吃了抗凝药后出血怎么办?

那么,该如何判断出血的严重程度?出血后要如何应对?需要马上停药吗?

当口服抗凝药患者发生出血时,首先要查看出血的严重程度。在大多数情况下,如果是轻微的出血,比如牙龈出血、结膜出血、皮肤少量的出血点、或者是尿中有红细胞,这种情况只需要对症治疗,比如局部的压迫止血,一般不需要停用抗凝药物。

2.jpg

如果是中重度的出血,出血量比较大,出血速度比较快,甚至严重到危及生命的程度,《2020 ESC指南》推荐先停药,直到进一步检查找到出血原因和出血源并控制住,需根据出血情况决定是否采取手术治疗,同时注意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

一项荟萃分析发现,与传统抗凝药相比,新型口服抗凝药引起的致死性出血、颅内出血风险以及大出血后死亡率有显著降低。因此,对于出血风险较高的人群,建议选择受食物影响更小的新型口服抗凝药。如利伐沙班等,作为抗凝治疗药物。

03
如何预防抗凝治疗的出血风险?

根据2016 ESC房颤管理指南,预防出血,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控制好血压,积极寻找既往的出血原因,停止酗酒,避免摔倒与外伤。

对于合并消化道疾病、幽门螺杆菌感染,同时合并使用抗血小板药物的患者,发生消化道出血的风险更高。此类患者要治疗消化道疾病,并避免药物及酒精等出血诱因,以控制出血风险。

3.jpg

此外,合理选择抗凝药并保证正确服药和随访,对预防出血也有重要意义。房颤患者在用药时一定要严格遵照医嘱,不能擅自停药或是改变剂量。

总之,我们可以通过积极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来降低出血风险,使得抗凝治疗获益远超其风险。

参考资料:

[1]2020 ESC Guidelines for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atrial fibrillation, EHJ 2020

[2]ESC Consensus Paper: Halvorsen et al. EHJ 2016

声明:本文旨在提供医学健康领域的一般信息,无法代替专业医疗建议、诊断或治疗。文章内容基于当前的医学知识和研究,但医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领域,信息可能随时更新,因此建议读者获取最新的医学指导。如果您是患者,请在做出任何健康决策前咨询合格的医疗专业人员。本文中的信息不应作为自我诊断或治疗的依据,紧急医疗情况应立即寻求专业医疗服务;如果您是医务人员,本文内容旨在作为教育和信息更新的资源。在临床实践中应用本文信息时,应结合您的专业判断和患者的具体情况。
查看全部

原创文章:方舟健客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举报
点赞

意见反馈

下载AP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