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确诊一例腺鼠疫病例:家养鼠类动物,会被感染吗?
2022年7月19日,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确诊一例鼠疫(腺鼠疫)病例,当地政府启动鼠疫疫情防控四级应急响应。相关公告如下:
当前,人们仍处于疫情、霍乱的阴霾下,该条新闻的发布不免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鼠疫曾被称为“摧毁地球的最可怕瘟疫之一”,它真的那么可怕吗?它是怎样发生的?又该如何预防呢?相信您可以从这篇文章中找到答案。
什么是鼠疫?
鼠疫是由鼠疫耶尔森菌(简称“鼠疫菌”)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传染病,是我国法定传染病中的甲类传染病,也是国际检疫第一号法规传染病。
鼠疫潜伏期较短,感染鼠疫菌后,一般在1~6天,多为2~3天,患者会出现为高热(39~41℃)、寒颤、剧烈头痛等症状;有时出现中枢性呕吐、心动过速、血压下降;重症患者早期即可出现血压下降、意识不清、谵语等。
临床上鼠疫表现的症状较多,但最常见的类型是腺鼠疫(以淋巴结肿大为其主要特点,治愈率高),其次是肺鼠疫和败血症型鼠疫(死亡率高达30%~100%,预后较差)。
鼠疫是如何传播的?
鼠疫一般先在鼠间流行,然后再波及到人,在人间流行。常见的传播途径有两种:
鼠→蚤→人:主要是通过跳蚤(昆虫)叮咬病鼠后再咬人,此类途径为媒介蚤类传播,多见腺鼠疫或败血症型鼠疫。
人→人:包括食用病死或未煮熟的染疫家畜肉引起消化道感染;直接接染疫家畜尸体或鼠疫病人的体液,则可经破损皮肤或皮肤黏膜而感染;吸入肺鼠疫病人喷出的飞沫,也有可能发生呼吸道感染。
那么,家养鼠类动物,会被感染吗?
一般来说,如果鼠类动物直接接触疫区的病鼠是有感染的机会。如果不在疫区,一般感染风险不大,不用太担心。
鼠疫离我们远还是近?
在人类历史上曾引起过三次鼠疫大流行,造成的死亡总人数接近1.7亿人。虽然各国已高度重视鼠疫的防控,但在世界范围内仍有不断的个案出现。
在我国,2000~2020年鼠疫人间流行病例数量为508例,病死病例为47例。21年以来,国内每年都有零星鼠疫病例报告,发生地点主要集中在西北部省份。可见,鼠疫离我们并不遥远。
(图源网络)
鼠疫也曾经被称为“黑死病”,目前在自然界的保存机制并没有十分清楚,且其发生又有间断性和突发性的特点。一旦出现人间流行和传播,将可能造成人类生命健康的严重损失。
但对于本次宁夏鼠疫病例出现后,并没有收到其他传染人员确诊消息,且该病例为腺鼠疫,治愈概率高,普通人如果不进入鼠疫自然疫源地,被感染鼠疫的机会很少。
日常如何预防鼠疫?
鼠疫已经不是死亡的代名词,它完全是可防、可控、可治,大家不要恐慌。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采取综合措施加以防范,如:
(1)避免到疫区旅游或活动,不要私自捕获或食用疫区动物。
(2)日常可使用驱蚊虫剂(如花露水)喷洒在衣服和皮肤上,防止被蚊虫、跳蚤叮咬。对于外出放牧人群,可以使用灭蚤药、杀虫剂等杀灭或驱避跳蚤。
(3)对家养宠物猫和狗等都需要进行灭蚤处理,避免与宠物过分亲昵,同时要注意自家宠物是否有叼食鼠类的行为,关注自家宠物是否有动物鼠疫的病症。对有不明原因高热和突然死亡的宠物,应及时报告当地的卫生行政部门并妥善处理。
(4)如果处于鼠疫疫区,应加强个人基础防护,如戴上口罩,勤洗手等。
参考资料:2000—2020年中国人间鼠疫分布特征分析[J].中国校医,2022,36(04):260-264+282.
原创文章:方舟健客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