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

健客医生官方号
阅读量:613
点赞量:4
关注

就诊科室:精神科、心理科

一、概述

什么是抑郁症?

抑郁症(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MDD)是抑郁障碍最常见的类型,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具有较高的复发风险。发作期存在显著的情感、认知和躯体症状,发作间期症状缓解。

抑郁症是如何分类的?

根据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抑郁障碍包括:抑郁发作、复发性抑郁障碍、持续性心境障碍、其他心境障碍、未特定的心境障碍。通常所说的抑郁症包括抑郁发作和复发性抑郁障碍。

按照患者症状严重程度、功能障碍和主观痛苦程度,抑郁症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不同程度的抑郁症,治疗方法的选择和预后也不一样。

抑郁症很常见吗?

根据2013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统计,抑郁症已成为全球各国伤残调整生命年(DALY,指从发病到死亡所损失的全部健康寿命年)十大病因中最主要的病因。世界卫生组织(WHO)于2017年披露数据,全球有超过3.5亿人罹患抑郁症,近十年来患者增速约18%。

2019年中国精神卫生调查研究报告显示,我国抑郁症的终身患病率为3.4%,也就是说每一千个人里就有34个人患病。

二、病因

哪些原因会导致抑郁症?

抑郁症的病因和病理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大量研究资料提示可能与遗传、生化、心理和社会因素等有关。

遗传因素:遗传是抑郁症发生的重要因素,家系调查显示40%-70%的抑郁症患者有遗传倾向。

生理因素:抑郁症患者存在神经递质水平或内分泌相关的功能甚至结构的异常。对应的假说包括:单胺神经递质假说、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假说。

其他诱发因素:负性生活事件,如丧偶、离婚、失业、严重躯体疾病、家庭成员患重病或突然病故等,均可促发抑郁症。另外,经济状况差、神经质、消极人格者也易患病。

哪些人容易患抑郁症?

女性:女性的发病率比男性高1.5-2.5倍,具体原因尚不明确。

一级亲属中有抑郁症者:抑郁症患者的亲属,特别是一级亲属(如父母、亲兄弟姐妹)罹患抑郁症的概率高出一般人群2-4倍。

有慢病或其他精神疾病史:如心脏病、癌症、糖尿病、肥胖症、焦虑症、边缘人格障碍等,可加大患病风险。

三、症状

常见症状有哪些?

抑郁症状主要包括3个部分:情绪症状、躯体症状和认知症状。情绪症状是抑郁症的核心症状。

情绪/心境低落:

大多数时候情绪低落,感觉心情压抑、提不起精神,常哭泣;

典型的抑郁表情是忧伤,额头紧缩,双眉间呈“川”字形;

自我评价降低,感到自己能力低下,不如别人,可能产生无用、无助或绝望感。

兴趣减退:

绝大多数患者会出现兴趣减退及愉快感缺乏;

常无法从日常生活及活动中获得乐趣,即使对以前非常感兴趣的活动也难以提起兴趣。

疲劳感、活力减退或丧失:

做什么(包括自理生活)都需别人催促或推他一把,否则就根本不想动;

初期常有“力不从心”的感觉,但到了后来,虽然想挣扎着做些事情,但总是坚持不下去;

多数患者会有不同程度的疲乏感,且通过休息或睡眠并不能有效地恢复精力;

出现无助感,感觉很痛苦,甚至难于表达;

感到度日如年、极度孤独,与周围人(包括家人)有疏远感。

认知症状:

思维活动减慢,言语活动减少,简单的问题也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完成;

决断能力明显降低,变得犹豫不决,甚至对一些日常小事也难以做出决定;

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分心、信息加工能力减退、对自我和周围环境漠不关心。

焦虑或激越:

出现焦虑、紧张等症状;

忧心忡忡、坐立不安;

不断地走动、来回踱步、搓手、无目的动作等。

躯体症状:

食欲减退、进食量少、消化功能差,常有体重减轻,也有少数表现为食欲增加;

睡眠障碍,入睡困难、睡眠不深、易醒,典型表现为早醒;

性欲低下,对性生活无要求及快感缺乏;

其他非特异性症状,如头痛、颈痛、腰背痛等疼痛感,口干、出汗、视物模糊、心慌、胸闷、喉头肿胀、恶心、呕吐、胃部烧灼感、胃肠胀气、消化不良、便秘、尿频、尿急等。

自杀观念、自杀企图与自杀:

由于情绪低落、自我评价低,患者很容易产生自卑、自责,并感到绝望,因此很容易产生自杀观念,常反复出现。部分患者会产生自杀计划甚至有自杀行为。

四、治疗

抑郁症的治疗目标在于尽可能早期诊断,及时规范治疗,控制症状,提高临床治愈率,最大限度减少病残率和自杀率,防止复发。治疗可分为3个阶段,急性发作期、持续治疗期和维持治疗期。

抑郁症有哪些治疗方法?

治疗方式有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物理治疗等。

药物治疗:是抑郁症的主要治疗方法,应在医生指导下严格遵照医嘱服用。临床上常用的抗抑郁药有: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s)、去甲肾上腺素能和特异性5-羟色胺能抗抑郁剂(NaSSA)、三环(TCAs)和四环类抗抑郁药、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s)等。

心理治疗:主要有支持性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人际心理治疗等;这些治疗对于轻中度抑郁症的疗效与抗抑郁药疗效相仿,但重度抑郁症需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

生物物理治疗:是综合治疗手段之一,常见方法包括改良电抽搐治疗(MECT)、经颅磁刺激治疗、迷走神经刺激治疗、深部脑刺激治疗等。

其他辅助治疗方法:如光照治疗、运动疗法、针灸、阅读疗法等。

五、日常

日常有哪些注意事项?

病情监测与复查:患者及家属应注意患者的情绪变化及行为状态,一旦病情加重,或出现自残、自杀倾向,需及时就医;服药期间,应定期复查随访,包括生化检验与心理评估等。

服药依从性: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不要自己随意增减药物或停药;情绪稳定好转后,应继续坚持治疗,以降低复发风险。

生活方式管理: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适度的运动、充足的营养,注意缓解压力、努力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稳定的情绪。

家属健康教育:家属应尽量做好陪护,学习相关知识,识别危险信号,表达关心与支持等。

六、预防

抑郁症如何预防?

日常多关注自身的情绪及压力管理,适量运动锻炼,注意睡眠质量,适当进行社交与娱乐活动,必要时求助专业人士与就医。

对于已确诊抑郁症的患者,应配合治疗严格遵医嘱用药,坚持定期随访,积极获取亲友及社会支持,预防疾病复发。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 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 等. 抑郁症基层诊疗指南(2021年)[J].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21, 20(12) : 1249-1260.

[2] 中国抑郁障碍防治指南[M]. 2版.北京: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 2015:45-98

[3] 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 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

[4] 郝伟,陆林. 精神病学[M]. 第8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105-119.

声明:本文旨在提供一般性的健康信息,其中专业治疗知识仅供专业人士参考,不得作为医疗或诊断的依据,无法替代专业医疗建议、诊断或治疗。我们努力确保信息的准确性,但本文中的信息可能不全面,也可能不适用于所有个体的特定健康状况。读者在做出任何健康决策时,应咨询合格的医疗专业人员。对于依据本文内容采取的任何行动,本文作者、出版方或任何相关第三方不承担任何责任。若身体不适或需要咨询专业医疗问题,请前往专业医疗机构或咨询专业的医疗人员。
查看全部

原创文章:方舟健客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举报
点赞

意见反馈

下载AP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