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南山:6月底或迎来今年疫情高峰!反复感染新冠,对身体有什么影响?

健客医生官方号
阅读量:5370
点赞量:2
关注

五月份以来,“二阳”相关的话题频频冲上热搜,疫情的走势引发了网友们的广泛关注。

(图源微博热搜)

今年这波疫情什么时候才会达到感染峰值?去年“首阳”,今年“二阳”,是否还会出现“三阳”?反复感染新冠,对身体会带来什么影响?

我们一起来看看专家的解答。

钟南山院士:6月底或迎来今年疫情高峰!

2023年5月22日,在大湾区科学论坛生物医药与健康分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表示,目前的疫情主要是奥密克戎XBB系列毒株引发的传播。

基于seirs模型的预测显示,2023年新冠第二波疫情高峰将发生在6月底,5月底波峰约4000万/周,6月底波峰约6500万/周。不过他还提醒到,这是基于模型计算预测的,也“可能不准”。

世界卫生组织(WHO)咨询小组在5月18日对今年的新冠疫苗加强针更新作出建议,提出新的疫苗应主要针对目前占主导地位的变异株XBB。

钟南山表示,研发针对XBB变异株有更好保护能力的疫苗非常重要。他透露,目前已经有2种针对XBB的疫苗被初步批准,还有三四种很快能被批准。“研究更加有效的疫苗,我们是能走在国际前面的。”

去年“首阳”,今年“二阳”,明年是否会“三阳”?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栾荣生表示,不能排除反复发生“二阳”、“三阳”等后续多次感染的情况。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谢晓亮在5月18日一场会议上强调:“从国际数据来看,新冠病毒变异可间歇引发多轮感染高峰,大概5个月一次,因此科学研究仍要为今年冬天可能到来的疫情高峰做好应对准备。”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在5月8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会上提及,无论是二次感染还是新变异株导致的感染,临床表现目前看都是类似的,主要表现在上呼吸道,以无症状或轻型病例为主。

一旦感染不要恐慌,对症处理,同时仍要做好个人卫生,包括戴口罩,避免或者减少进一步传播的风险。

“感染9次新冠,人就没了”的说法毫无科学性

“一个人不管多健康,多强壮,最多只能感染新冠8次,第9次人就没了。”最近,这条传言引发了网友们的广泛讨论,这一说法是否真实呢?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副主任医师李永涛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对于没有基础疾病的正常人而言,“最多只能感染8次”的说法毫无科学性,且再感染后普遍症状较轻,大家无需太过担心。

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生物安全研究中心主任赵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虽然目前并没有会感染多少次的定论,但一个人多次反复感染新冠的可能性的确存在。当下的观察研究均表明,再感染后的症状会越来越轻。

那么,反复感染新冠会对身体会带来什么影响呢?

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地坛医院感染临床与研究中心主任张福杰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二次感染最终会对我们的健康和生活造成多大影响犹未可知。”

他指出,目前资料较少,但公认的说法是,二次感染对我们的健康肯定是不利的,病原微生物进入感染体内后,一是对呼吸道为主的器官引起直接损伤,二是在人体内激发各种免疫炎性反应的间接损伤。

特别是对于60岁以上的老人,患有基础疾病的(如高血压、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肥胖等)高危人群,危害更大。

无论是变异株还是二次感染,都会使这些重症高风险人群面临着重症甚至死亡的风险。因此,对于这些人群,更要加强防护,避免去人多聚集场所,在封闭环境戴好口罩,避免感染或者减少感染的风险。

最后,建议大家做好自己的“健康第一责任人”,平时做好健康检测,防患于未然!

*除标注外,文中图片源自摄图网,已获平台授权

资料来源:南方日报、人民日报、头条新闻

声明:本文旨在提供医学健康领域的一般信息,无法代替专业医疗建议、诊断或治疗。文章内容基于当前的医学知识和研究,但医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领域,信息可能随时更新,因此建议读者获取最新的医学指导。如果您是患者,请在做出任何健康决策前咨询合格的医疗专业人员。本文中的信息不应作为自我诊断或治疗的依据,紧急医疗情况应立即寻求专业医疗服务;如果您是医务人员,本文内容旨在作为教育和信息更新的资源。在临床实践中应用本文信息时,应结合您的专业判断和患者的具体情况。
查看全部

原创文章:方舟健客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举报
点赞

意见反馈

下载AP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