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寒露|秋日萧瑟露气寒,别让寒露“冻”出高血压

健客医生官方号
阅读量:2779
关注

昨天是国庆小长假的最后一天,

有人说,

一想到第二天要上班,

我的血压就飙升了!

玩笑归玩笑,但今天确实是一个和血压相关的健康宣传日——全国高血压日。

转眼间,秋天的气息愈发浓重,不知不觉今天已经到了二十四节气中的寒露。随着季节更迭,寒深露重,增强体质预防“冬病”的工作也该提上行程了。今天同时也是全国高血压日,这可不是巧合,“寒露”和“高血压”之间确实有着匪浅的关系。

01
寒露过后,血压容易“失控”

寒露过后,气候由凉爽向寒冷过度,一不小心血压便容易“失控”。

根据多项研究表明,季节对血压是存在有明显影响的。一项汇聚了全国 19 家三甲医院 10485 例高血压患者的样本数据显示,高血压住院人数的一个高峰分布在寒露、霜降、小寒 3 个节气上,占总样本的32. 5%,正是秋末到冬季时节。《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有提到“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所以从寒露开始天气明显转凉,寒露时节南岭及以北的广大地区均已进入秋季,东北和西北地区已进入或即将进入冬季。

这是由于冷空气刺激,人体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体内茶酚胺分泌增加,导致血管强烈收缩血压升高。有数据表明,进入冬季时,当温度降低1℃时,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增加约1.3mm和0.6mm。另外秋末冬初天气干燥,人体消耗水分多,容易出现体内缺水,血流减慢,血液粘稠度高的状况,因此寒露之后心血管疾病多发。

02
高血压带来的“潜在”危害

高血压主要表现为动脉血压持续升高,是一种慢性疾病。根据我国现行标准,当血压超过140/90毫米汞柱时,即为高血压。据《中国高血压防治现状蓝皮书2018版》显示,我国高血压患者有2.7亿,每年平均新增高血压患者1000万人,年龄越大,高血压患病率会随之上升。众所周知,高血压是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风险因素,它会显著增加脑卒中(中风)、冠心病、心脏衰竭、终末期肾病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此外,高血压还会导致其他健康问题,如男性勃起功能障碍等。虽然高血压难以根治,但通过改变饮食习惯、运动,以及药物治疗可以有效控制血压,从而降低罹患其他重大疾病的风险。

摄图网_401802102_高血压日常症状头疼头晕医疗插画(企业商用).jpg

03
寒露过后,如何预防血压“爆表”

1. 气温变化,做好保暖

俗语说,“吃了寒露饭,单衣汉少见”,寒露过后气温转凉,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容易波动,为预防心脑血管意外,一定要注意添衣保暖,切勿盲目“秋冻”。若从温暖的室内走到户外,应当制造一个过渡空间,比如在大堂里站一会再出门,并且出门不宜急走。对于有晨练习惯的高血压患者,外出时除了身上的保暖衣物,头、颈、足部也要做好防寒措施。

2.规律服药,动态监测血压

很多高血压患者认为降压药物吃多了会对肝肾造成伤害,在血压稳定的时候便擅自停药。寒露过后气温转冷,血压进一步升高,如果不及时服药控制,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切忌盲目相信小广告或伪科学宣传,使用保健品、保健理疗或食疗替代降压药治疗。患者在平时要养成定期测量血压的习惯,进入冬季后最好每天定时定位测量2次。如果血压波动较大,建议增加检测次数并及时就医调整药物,使血压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

企业微信截图_16651929603126.png

3.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对确诊高血压的患者,应立即启动并长期坚持生活方式干预,即“健康生活方式六部曲”——限盐减重多运动,戒烟戒酒心态平。《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2020)》提到一些生活方式干预方法如减少钠盐摄入、减轻体重、规律的中等强度运动(如散步、骑车、爬山、太极拳等运动)均有直接的降压效果,戒烟、戒酒可直接降低心血管病发生风险。此外,协助患者减轻精神压力、保持愉悦心情,也是提高治疗效果的重要方面。

企业微信截图_16651909799988.png

(图源:《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2020)》)

掌握高血压发病的时间节律,就可以依据这些规律进行切实有效的择时防治。二十四节气作为一部反映太阳运行周期的历法,是古人对自然界阴阳变化规律的高度总结。我们可以利用这种节气寒暑往复的循环规律,找到时令与人体健康疾病的联系,防患未然,平稳度过。


 *除标注外,文中图片源自摄图网,已获平台授权

参考文献:

[1] 许丹丹,张翼,班婕,等. 温度对血压变化影响的研究进展[J]. 环境卫生学杂志,2018,8(2):151-157,161. DOI:10.13421/j.cnki.hjwsxzz.2018.02.015.

[2] 马金辉,廖星,杨薇,等. 运用大样本HIS数据探索高血压发病时间及虚实证型与节气的规律[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4,20(11):1516-1517,1572.

[3] 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2020版[J].中国循环杂志,2021,36(03):209-220.

声明:本文旨在提供一般性的健康信息,其中专业治疗知识仅供专业人士参考,不得作为医疗或诊断的依据,无法替代专业医疗建议、诊断或治疗。我们努力确保信息的准确性,但本文中的信息可能不全面,也可能不适用于所有个体的特定健康状况。读者在做出任何健康决策时,应咨询合格的医疗专业人员。对于依据本文内容采取的任何行动,本文作者、出版方或任何相关第三方不承担任何责任。若身体不适或需要咨询专业医疗问题,请前往专业医疗机构或咨询专业的医疗人员。
查看全部

原创文章:方舟健客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举报
点赞

意见反馈

下载APP

返回顶部